胃下垂是因膈肌悬力不足等致胃整体位置下降、蠕动减弱,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还有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神经精神症状,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对特殊人群需关注相应情况
消化系统症状:
腹胀及上腹部不适:患者多有腹部饱胀感、沉重感、压迫感,尤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进食后胃内容物增多,胃体下垂加重对周围组织的牵拉,从而引起不适。比如,一些胃下垂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就会感觉上腹部饱胀难忍。
腹痛: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一般疼痛程度不一,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这是由于进食后胃的重量增加,下垂的胃受到牵拉,活动时牵扯周围韧带等结构导致疼痛。例如,胃下垂患者饭后立即进行行走等活动,可能会引发较明显的腹痛。
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一次进食较多食物,加重胃的负担,胃蠕动紊乱,导致恶心、呕吐。比如,胃下垂患者进食较多主食后散步,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全身症状:
消瘦、乏力: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受影响,食物摄入后消化吸收不良,长期如此可导致患者体重逐渐减轻,身体消瘦,并且伴有乏力感,精神状态不佳。例如,一些胃下垂病程较长的患者,明显消瘦且容易疲劳。
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这与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精神压力较大等因素有关。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胃下垂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人群胃下垂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症状相对不典型;女性可能因特殊生理结构等因素,胃下垂后的症状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少动的人群,胃下垂的发生及症状表现可能更明显;有胃部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胃下垂的症状可能会有其特殊性。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胃下垂患者,要更加关注其营养状况,因为其消化吸收功能差,更需注意均衡营养的摄入;女性胃下垂患者要结合自身生理周期等情况综合考虑症状的变化;对于有胃部手术史的胃下垂患者,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