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膀胱结石形成机制与尿液成分异常、尿路梗阻、感染及其他因素相关,尿液成分过饱和、尿路梗阻致尿液潴留、感染时细菌等作核心及长期留置导尿管、饮水少、有异物等均会促使膀胱结石形成。
一、尿液成分异常相关因素
尿液中某些成分的过饱和是膀胱结石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当尿液中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浓度升高时,就容易形成过饱和状态。例如,高钙尿症患者尿液中钙含量增加,超过了尿液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的中和能力,钙盐就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进而逐渐聚积形成结石。从年龄角度看,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代谢异常导致尿液成分改变,就增加了膀胱结石形成风险;对于成年人,长期高钙饮食、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影响钙的代谢,也会使尿液钙含量异常。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尿液成分异常,但某些男性特有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可能间接影响尿液成分分布。
二、尿路梗阻因素
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使尿液在膀胱内潴留。潴留的尿液中晶体物质更容易沉积。常见的尿路梗阻原因包括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颈梗阻等。以前列腺增生为例,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会堵塞尿道,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尿液排出受阻,尿液中的杂质和晶体就容易在膀胱内沉积形成结石。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尿道畸形等情况也会导致尿路梗阻,进而引发膀胱结石。
三、感染因素
尿路感染时,细菌、坏死组织等可作为核心,促使晶体附着沉积。例如,变形杆菌等细菌能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尿液碱化,导致磷酸镁铵、磷酸钙等晶体容易沉淀。在儿童中,如果存在泌尿系统感染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容易引发膀胱结石;对于老年人,本身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也是膀胱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女性如果存在尿道短等生理特点,也可能因尿路感染增加膀胱结石形成风险,但相对男性来说,由于生理结构差异,发病率可能有所不同。
四、其他因素
长期留置导尿管等操作也可能增加膀胱结石形成的几率。留置导尿管会破坏尿路的正常防御机制,同时尿液在膀胱内潴留,利于晶体沉积和感染发生,从而促进结石形成。另外,一些特殊生活方式也有影响,比如长期饮水过少的人,尿液浓缩,晶体物质更容易析出,增加膀胱结石形成风险;而一些有膀胱异物的患者,异物会作为结石核心,促使结石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