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会引发发热、寒战、出汗、全身不适及胃肠道症状等表现,不同类型疟疾发热特点有别,不同年龄人群各症状表现及需注意事项不同,如儿童易高热惊厥、脱水,老年人易受影响且需关注脏器功能、血压等。
一、发热
疟疾患者早期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间歇性发热,体温可迅速升高,可达38℃~40℃甚至更高。不同类型的疟疾发热特点有所差异,间日疟和卵形疟多为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为隔两日发作一次,恶性疟发热则较为不规则。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密切关注其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对于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发热可能会对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产生影响,需谨慎处理。
二、寒战
发热前往往会先出现寒战,患者会感觉寒冷,伴有肢体发抖等表现,一般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这是因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成熟后,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代谢产物等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出现寒战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可能会加重寒战的不适感,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寒战可能会使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注意保暖但又要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其他问题。
三、出汗
发热后期通常会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体温逐渐下降。出汗后患者会感觉身体较为舒适,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儿童由于新陈代谢较快,出汗后更易出现脱水现象,需适当增加水分摄入;老年人出汗过多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等情况,要密切观察其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四、全身不适
早期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头痛可能较为剧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乏力会使患者活动耐力下降,肌肉酸痛会导致肢体活动受限。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老年人则可能更突出乏力感,影响其日常的自理能力,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缓解不适症状。
五、胃肠道症状
部分疟疾患者早期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的出现与疟原虫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波及胃肠道有关。儿童由于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肠道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胃肠道症状可能会加重其消化功能的负担,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