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原位癌是癌细胞仅局限于宫颈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极早期病变,主要病因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个性伴侣等,病理镜下见宫颈上皮全层被癌细胞占据基底膜完整,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接触性出血等,诊断靠宫颈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及活检病理,治疗主要用手术锥切术后随访,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较好,育龄、绝经后及免疫低下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子宫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子宫颈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恶性病变,属于宫颈癌的极早期病变。
二、病因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主要病因,研究显示约90%以上的子宫原位癌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此外,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三、病理特征
显微镜下可见宫颈上皮全层被癌细胞占据,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四、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阴道排液等,但早期多无典型特异性症状。
五、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如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可发现异常细胞,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
2.高危型HPV检测:能筛查出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原位癌的重要诱因。
3.阴道镜检查:可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定位可疑病变区域。
4.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对阴道镜下可疑部位进行活检,病理结果是确诊子宫原位癌的金标准。
六、治疗方式
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切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及病情变化。
七、预后
子宫原位癌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但患者需长期定期随访,监测宫颈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病情进展。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应重视HPV筛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若发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或宫颈细胞学异常,需进一步行阴道镜及活检等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绝经后女性:虽雌激素水平下降,但仍需关注妇科健康,定期进行宫颈相关检查,因绝经后免疫力等因素变化,仍有发病可能,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机体抵抗力。
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者: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更应加强宫颈病变的监测,因免疫功能低下会增加HPV持续感染及病变进展风险,需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筛查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