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憩室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致宫腔内与宫腔相通小腔隙,由手术技术、感染、自身因素等引起,部分无症状部分有经期延长等表现,超声、MRI可诊断,无症状无生育需求随访有症状可药物或手术治疗;宫腔积液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因排卵期,病理性由炎症等引发,有相应表现,超声等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子宫憩室可致宫腔积液,临床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育龄有生育需求者和产后女性需区别对待。
一、子宫憩室
1.定义: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于子宫腔内形成与宫腔相通的小腔隙,因手术缝合技术欠佳、感染或个体自身组织修复能力差等致切口肌层缺损所致。
2.病因:
手术技术因素:如缝合时过紧或过松、线结反应等影响切口愈合。
感染因素:术后子宫切口发生感染,炎症破坏组织修复过程。
个体自身因素:贫血、营养不良等致机体组织修复能力下降。
3.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经期延长、经间期点滴出血、慢性盆腔痛等。
4.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为常用手段,可清晰显示子宫切口处憩室的形态、大小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憩室诊断更精准,能明确憩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治疗方式:无症状且无生育需求者可随访观察;有症状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短效避孕药改善经期症状)或手术治疗(如憩室修补术等)。
二、宫腔积液
1.定义:宫腔内积聚液体,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多因排卵期少量积液,病理性由炎症、宫腔出血、宫颈粘连、肿瘤等引发。
2.病因:
生理性:排卵期雌激素水平变化致少量宫腔积液,属正常生理现象。
病理性:子宫内膜炎等炎症致渗出增多;宫腔出血后血液积聚;宫颈粘连使宫腔分泌物或血液排出受阻;肿瘤影响宫腔液体正常代谢。
3.临床表现:生理性宫腔积液多无明显不适,病理性者可出现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月经异常等。
4.诊断方法:超声检查明确积液量、部位等;结合病史、妇科检查等进一步查明病因。
5.治疗方式:针对病因治疗,炎症引起需抗炎;宫颈粘连行宫颈扩张术;肿瘤等则行相应抗肿瘤等治疗。
三、二者关联及综合处理
子宫憩室可致宫腔局部环境改变,易引发宫腔积液等情况,临床需综合评估两者关系,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不同人群需区别对待:育龄女性有生育需求时,需谨慎评估子宫憩室与宫腔积液对妊娠的影响,孕前或孕中采取相应措施;产后女性出现相关情况需关注产后恢复,注重感染防控,如产后需保持会阴部清洁,观察恶露情况等,若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