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可通过休息与制动避免肌腱进一步损伤、冰敷收缩血管缓解肿痛、加压包扎减少渗出、抬高患肢促进回流来处理,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疼痛缓解后进行早期轻度康复锻炼,恢复中逐渐增加强度,若处理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等需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一、休息与制动
1.原因及重要性:肌腱炎通常是由于肌腱过度使用引起,休息能让受损肌腱避免进一步损伤,利于炎症消退。比如长期过度使用肩部肌腱引发肌腱炎,休息肩部让其停止活动可使炎症缓解。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若因过度玩耍导致肌腱炎,休息能防止病情加重;老年人肌腱本身退变,休息更有助于恢复。
2.具体做法:根据肌腱炎发生部位限制相应部位活动,如手腕肌腱炎则尽量减少手腕屈伸等动作。
二、冰敷
1.作用机制:冰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研究表明,冰敷能使局部温度降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2.操作方法: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在肌腱炎部位,注意避免冻伤皮肤。不同年龄人群冰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冰块与皮肤间隔,儿童皮肤娇嫩,更需谨慎操作。
三、加压包扎
1.原理:通过加压包扎可减少局部组织液渗出,减轻肿胀。
2.实施方式:使用弹性绷带等对肌腱炎部位进行适当加压包扎,但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四、抬高患肢
1.好处: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例如手部肌腱炎时,可将手抬高放置。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抬高患肢时要保证舒适且安全,防止患肢滑落。
五、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能减轻炎症和疼痛,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禁忌等,比如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六、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在疼痛缓解后,可进行适当的轻度康复锻炼,如肌腱炎发生在肩部,可进行轻度的肩部旋转等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人群康复锻炼强度不同,儿童康复锻炼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低强度活动,老年人康复锻炼要缓慢温和。
2.后期康复锻炼:随着病情恢复,逐渐增加康复锻炼强度和难度,以恢复肌腱的功能,但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七、就医评估
1.何时就医: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局部严重红肿热痛、活动严重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例如肌腱炎部位红肿热痛持续不缓解,影响日常基本活动时需尽快就医。
2.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来明确肌腱炎的严重程度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