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性淋巴肉芽肿是由沙眼衣原体特定血清型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通过性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性活跃人群高发。早期有外生殖器小丘疹等,中期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大破溃,晚期可致象皮肿和直肠狭窄。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要尽早,选多西环素等,性伴侣需同查同治。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主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特定血清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播。在性活跃人群中高发,有不洁性行为史者患病风险增加。不同性别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感染后表现可能有差异,男性多表现为外生殖器溃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女性感染后症状相对隐匿,可能累及会阴、直肠等部位。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原发损害期):感染后1-4周左右,在外生殖器部位出现小的丘疹、水疱或溃疡,常为单个,无明显疼痛,易被忽视。男性多发生在龟头、冠状沟、包皮等部位,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宫颈等部位。
中期症状(淋巴结病期):原发损害出现1-4周后,腹股沟淋巴结开始肿大,称为“第四性病性横痃”。男性多为单侧腹股沟淋巴结受累,淋巴结初期孤立、质硬、可活动,有疼痛或压痛,随后淋巴结融合成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表面呈青紫色,数周后淋巴结软化破溃,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形成多发性瘘管,似“喷水壶状”,愈合后留有瘢痕。女性因解剖结构特点,淋巴结炎可发生在髂及腹股沟淋巴结,可出现直肠周围淋巴结炎,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等。
晚期症状(象皮肿和直肠狭窄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数年至数十年后可出现晚期并发症。男性常见阴茎、阴囊象皮肿,女性可出现阴唇象皮肿,同时可发生直肠狭窄,出现排便困难、便血、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衣原体检测:可采用核酸扩增试验(如PCR技术)检测标本中沙眼衣原体特定血清型的核酸,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血清学检查:常用补体结合试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等,补体结合试验滴度≥1:64或微量免疫荧光试验特异性抗体滴度≥1:512有诊断意义,但血清学检查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对于怀疑有象皮肿或直肠狭窄的患者,可进行超声、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
治疗原则: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治疗药物首选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防止晚期并发症的发生。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儿童患者应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相关的支持治疗等,同时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和治疗,避免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