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可患病,小孩得了登革热治疗需综合病情,一般治疗要隔离休息、监测病情;对症治疗包括发热时优先物理降温、脱水时补液;重症时需止血及器官功能支持,早期合理治疗、考虑儿童特点采取个性化方案对改善预后重要
一、登革热的基本情况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儿童群体中也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儿童均可患病,生活方式如居住环境卫生状况、是否有蚊虫接触等与感染风险相关,有相关病史的儿童再次感染风险可能更高。
二、小孩得了登革热的治疗情况
(一)一般治疗原则
1.隔离与休息:患儿需进行隔离,避免进一步传播病毒,同时要保证充足休息,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因为患病期间儿童体力消耗大,休息能让机体更好地对抗病毒。
2.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以及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因为登革热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等情况,通过监测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例如,持续监测体温有助于判断发热程度及热型,对后续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监测血小板计数可早期发现出血倾向等严重情况。
(二)对症治疗
1.发热处理:以缓解患儿不适为主,由于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减少衣物、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当体温超过一定范围且患儿出现明显不适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合理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2.补液治疗:对于出现脱水症状的患儿,需要进行补液。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通过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来维持患儿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这对于维持患儿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发热导致水分丢失较多的情况下。
(三)重症登革热的治疗
1.止血等治疗:若出现严重出血情况,需采取相应止血措施。例如,针对血小板明显减少导致的出血,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止血药物等对症处理,但要严格按照儿科诊疗规范进行。
2.器官功能支持:当出现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时,如出现休克、严重肝损害等情况,需要对相应器官进行支持治疗。比如出现休克时,要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等多种措施;对于肝损害,需要进行护肝等支持治疗,以保障患儿重要器官的功能正常运转,提高救治成功率。
总体而言,小孩得了登革热的治疗情况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处理,早期发现、早期合理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同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儿能够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