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损伤有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等表现,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足下垂(致行走呈跨越步态等)及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肌肉萎缩有小腿前外侧及足背肌肉萎缩,前者随损伤时间延长肌肉渐萎缩,后者会加重足下垂等功能障碍,且不同年龄段、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
足下垂:是腓总神经损伤较为典型的运动表现之一。由于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受损,尤其是小腿前外侧群肌肉失去神经的正常支配,导致患者无法主动背屈踝关节,出现足不能抬起,呈下垂状态,行走时呈跨越步态,即抬腿时需抬高下肢,使髋关节、膝关节过度屈曲,以便下垂的足尖能够离地,否则会拖曳足尖前行,影响正常步态。在儿童群体中,足下垂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发育,导致步态异常,长期可能影响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发育。对于有基础疾病导致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使神经病变进展,足下垂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患者小腿前外侧皮肤以及足背皮肤的感觉会出现减退或消失的情况。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足背的触碰、温度等刺激。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感觉障碍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基础健康状况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感觉异常的表述可能不够准确,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下肢皮肤的反应情况;对于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神经病变或感觉减退相关疾病,如脑梗死等,需要综合判断腓总神经损伤导致的感觉障碍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感觉异常的区别。
肌肉萎缩
小腿前外侧肌肉萎缩:随着腓总神经损伤时间的延长,小腿前外侧的肌肉会逐渐发生萎缩。这是因为神经损伤后,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和兴奋刺激,导致肌肉纤维变细、数量减少。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能会发现小腿前外侧的肌肉变得松软、凹陷,与健侧相比明显变细。对于儿童患者,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其下肢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肢体不等长等问题;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导致腓总神经损伤的成人患者,如长期酗酒导致的营养代谢性神经病变,肌肉萎缩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肢体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
足背肌肉萎缩:足背的肌肉也会因腓总神经损伤而出现萎缩情况,表现为足背部的饱满度下降,肌肉变得松弛。足背肌肉萎缩会影响足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进一步加重足下垂等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由于生理结构和活动量等因素的差异,肌肉萎缩的进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男性通常活动量较大,如果腓总神经损伤发生在男性身上,在同等条件下,可能因为活动时对下肢肌肉的使用情况不同,肌肉萎缩的速度可能与女性有所差异,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体的实际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