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起因包括病原体入侵(细菌最常见,真菌、病毒较少见)、尿道局部因素(梗阻、损伤致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影响)、生活方式因素(饮水少、不注意个人卫生易引发)。
病原体入侵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约占尿路感染的80%-90%。女性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容易由尿道外口上行感染尿道、膀胱等部位。例如,女性在性生活后,细菌可能被带入尿道引发感染。此外,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尿道感染。对于男性而言,若存在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增加细菌感染尿道的风险。
真菌和病毒感染:真菌性尿道感染相对较少见,通常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病毒性尿道感染较为罕见,如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引发尿道炎症,但发生率远低于细菌感染。
尿道局部因素
尿道梗阻:如尿道结石、狭窄、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容易引发尿道感染。例如,前列腺增生的男性患者,由于尿道受到压迫,尿液排出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而引起感染。
尿道损伤:器械检查(如导尿、膀胱镜检查等)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使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此外,性生活过于剧烈等也可能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增加感染几率。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年龄因素:婴幼儿由于尿路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尿道短且外口暴露,易被细菌污染,同时自身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下降,且常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容易发生尿道感染。例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尿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性别因素:女性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近,加上月经、性生活等因素,使得女性尿道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男性。而男性在青春期后由于雄激素水平较高,尿道抵抗力相对较强,但在老年期由于前列腺等问题,感染风险增加。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尿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容易反复发作。此外,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也极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尿道感染。
生活方式因素
饮水过少:长期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尿道内定植繁殖引发感染。例如,一些工作繁忙、不注重及时补充水分的人群,尿道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不注意会阴部清洁,粪便中的细菌容易污染尿道外口,从而引发尿道感染。另外,不勤换内裤等也会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