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怎么办 什么症状
先天性巨结肠主要症状有排便困难、腹胀、呕吐、生长发育迟缓,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等,时机选择重要,严重时先肠造瘘再根治)和非手术治疗(清洁肠道等,为暂时措施),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结合多种检查诊断,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
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症状包括:
排便困难:新生儿多在出生后48小时内未排出胎便,或仅排出少量胎便,之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便秘。婴幼儿及儿童则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需借助开塞露等才能排便。这是因为病变肠段处于痉挛状态,粪便通过受阻。
腹胀:随着病情发展,患儿会出现腹胀,且逐渐加重,腹部膨隆,有时可见肠型。腹胀会影响患儿的呼吸,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
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为奶汁、胆汁等。这是由于肠道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内容物反流引起。
生长发育迟缓:长期的排便困难、腹胀等会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导致患儿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生长发育迟缓的表现。
二、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和近端扩张的肠管,恢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手术方式有多种,如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等。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建议在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时尽早进行手术,以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病情严重、合并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患儿,可能需要先进行肠造瘘术,改善患儿一般情况后再行根治手术。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诊断未明确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包括清洁肠道、扩张肛门、使用缓泻剂等,以保持肠道通畅,缓解腹胀等症状,但非手术治疗只是暂时的措施,最终多需手术治疗。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及婴儿: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胎便排出情况,若出生后48小时仍未排出胎便,应及时就医。婴儿期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出现腹胀、呕吐等异常要尽早就诊。在护理方面,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腹部受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加重病情。
儿童:儿童期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家长要督促患儿按时排便。同时,要注意患儿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如果儿童出现排便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特殊病史患儿:对于有先天性巨结肠家族史的患儿,要提高警惕,出生后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如果既往有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手术史的患儿,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定期复查,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如出现腹胀、排便异常等要及时复诊。
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直肠指检、钡剂灌肠、直肠活检等检查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