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肿涵盖卵巢及输卵管部位的囊性肿物,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因内分泌波动致,部分可自然消退,病理性与遗传等因素相关,较小无明显症状,较大可致下腹坠胀等,严重时扭转破裂,诊断靠妇科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生理性多随访观察,病理性通常手术;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发病与雌激素等有关,有月经改变等表现,诊断主要靠妇科超声,无症状小肌瘤随访,有症状或大肌瘤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妊娠期女性附件囊肿需监测,肌瘤可能增大要防并发症,分娩依肌瘤选方式;更年期女性附件囊肿需警惕恶变,肌瘤有萎缩趋势,无症状可观察,异常流血需排查恶变;青少年女性附件囊肿要鉴别生理性,肌瘤少见发病时综合评估生育功能等。
一、附件囊肿
1.定义:附件囊肿涵盖卵巢及输卵管部位的囊性肿物,包含生理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多随内分泌波动自然变化)与病理性囊肿(像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由病理因素引发)。
2.病因:生理性囊肿因内分泌波动所致,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囊肿有自然消退可能;病理性囊肿与遗传、长期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等因素相关。
3.临床表现:较小囊肿常无明显症状,较大囊肿可致下腹部坠胀、疼痛,若发生扭转或破裂则出现急性剧烈腹痛。
4.诊断方法:妇科超声可明确囊肿大小、位置、形态,结合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等)检测辅助判断囊肿性质。
5.治疗方式:生理性囊肿多随访观察,多数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肿通常需手术治疗,如卵巢囊肿剥除术等。
二、子宫肌瘤
1.定义: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构成。
2.病因:发病与雌激素水平过高、遗传因素、干细胞功能失调等有关。
3.临床表现:常见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腹部包块、白带增多,较大肌瘤可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尿频、便秘等症状。
4.诊断方法:妇科超声为主要诊断手段,能清晰显示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必要时结合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评估。
5.治疗方式:无症状且肌瘤较小者定期随访观察;有症状或肌瘤较大者可选用药物治疗(如GnRH-a等)或手术治疗(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附件囊肿需密切监测囊肿大小变化,若出现扭转等紧急情况需及时手术;子宫肌瘤妊娠期可能增大,需关注有无红色变性等并发症,分娩时依肌瘤情况选择合适分娩方式。
2.更年期女性:附件囊肿需警惕恶变,定期行妇科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子宫肌瘤更年期后有萎缩趋势,无症状者可继续观察,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等需及时排查恶变。
3.青少年女性:附件囊肿需鉴别生理性囊肿,避免过度医疗;子宫肌瘤少见,发病时综合评估病情,优先考量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