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多样,包括起病急骤的高热,明显头痛、肌肉痛、骨关节痛、乏力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热期或发热后1-2天出现无瘙痒感的皮疹,病程3-5天可能出现的出血倾向,以及部分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有一定差异且相关人群需注意相应护理和观察。
发热:通常起病急骤,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上,而且发热多为持续性,部分患者可能会呈现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2-7天左右。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发热相对更为急骤,体温上升速度较快;而成年人可能相对症状表现稍缓,但总体发热程度相似。生活方式方面,若近期有较多蚊虫接触史且处于登革热流行地区,发热更需警惕登革热可能。有相关病史者,如曾感染过登革热,再次感染时发热特点可能有所不同。
全身中毒症状
头痛:多数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头痛,疼痛可位于头部的各个部位,程度轻重不一。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难以准确表述头痛,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异常;成年人则可清晰诉说头痛情况。生活方式上,若处于高温、劳累等状态,可能会加重头痛症状。
肌肉痛、骨关节痛:肌肉痛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的肌肉,如四肢肌肉等,疼痛较为剧烈;骨关节痛则以关节疼痛为主,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疼痛时患者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儿童由于骨骼肌肉处于发育阶段,疼痛感受可能更敏感,且在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加重关节损伤;成年人若本身有关节病史,登革热引发的骨关节痛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会感觉劳累。不同年龄人群乏力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量减少、嗜睡等;成年人则表现为工作、生活能力下降。
皮疹:发热期或发热后1-2天患者可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等。皮疹通常首先出现在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蔓延,一般没有瘙痒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皮疹护理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成年人皮疹护理相对较简单,但也需保持皮肤清洁。
出血倾向:部分患者在病程的3-5天可能出现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儿童凝血功能相对较弱,出血风险可能更高,需要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成年人若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出血症状可能会更为复杂和严重。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儿童胃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感染登革热后胃肠道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注意补液防止脱水;成年人若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登革热引发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会诱发原有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