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生活方式调整(体重管理、盆底肌训练、避免诱因)和药物治疗(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手术治疗有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原理、术后注意事项)和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原理、适应证禁忌证等)。
一、非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减轻体重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10%可显著改善症状。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尿失禁情况,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例如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等。
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是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训练方式,患者可以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秒以上,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训练15-30分钟,每天3-4次。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适用,通过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控尿能力。例如,年轻女性通过规范的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提升盆底肌功能,减少尿失禁发作频率;中老年男性或女性也可通过该训练改善因盆底肌松弛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问题。
避免诱因:应避免长期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对于有慢性咳嗽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减少咳嗽对腹部压力的影响;对于便秘患者,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来保持大便通畅,从而降低腹压对尿失禁的影响。
2.药物治疗
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此类药物可以通过刺激尿道平滑肌α受体,增加尿道阻力,从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例如米多君,它能够提高尿道阻力,对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卧位高血压等,在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中使用需谨慎评估。
二、手术治疗
1.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
原理:通过放置一条吊带,在患者咳嗽等增加腹压时,吊带可以支撑尿道,增加尿道阻力,从而控制尿液泄漏。该手术效果较为确切,对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均可考虑,但对于老年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吊带移位等情况发生。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
2.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
原理:将膀胱尿道提起并悬吊,以增加尿道阻力,改善尿失禁症状。这种手术方式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有效,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把握。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中,手术操作需要根据个体解剖结构等情况进行调整,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盆腔手术史等,需要提前评估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