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与制动,让患处充分休息并必要时用支具等限制活动;物理治疗,早期冷敷收缩血管缓解疼痛肿胀,48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等,还有超声波治疗;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疼痛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禁忌;康复锻炼,在恢复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肌腱周围肌肉伸展和力量训练以增强力量、改善活动度、预防复发,各方法需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合理应用。
一、休息与制动
原理:让发生肌腱炎的部位充分休息,可减少进一步的损伤和炎症刺激。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适用,例如运动员因过度训练导致肌腱炎,休息制动能让肌腱有恢复时间;办公室人群长期不良姿势引发手腕肌腱炎,休息可缓解症状。如果有病史,如曾有肌腱炎复发史,更应强调休息制动的重要性,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
措施: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必要时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相关部位,限制其活动。
二、物理治疗
冷敷:
原理:在肌腱炎早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适用于各年龄段,一般受伤后48小时内可进行。对于儿童,要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对于有血液循环不良病史的人群,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方法: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数次。
热敷:
原理:受伤48小时后,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温度和时间可适当调整,如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温度不宜过高,时间可稍短。有糖尿病等影响血液循环病史的人群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方法: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处,温度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超声波治疗:
原理: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热效应等促进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对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都有一定效果,但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操作。有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特殊医疗设备的人群要谨慎使用,需提前告知医生。
操作: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将超声波探头接触患处进行治疗。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和疼痛,如阿司匹林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人群的用药禁忌,低龄儿童一般避免使用,因为可能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权衡利弊,可同时采取保护胃肠道的措施。
四、康复锻炼
原理:在肌腱炎恢复阶段,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增强肌腱周围肌肉的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腱炎复发。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运动员康复锻炼要注重针对性和专业性,办公室人群可进行简单的伸展和力量训练。有肌腱损伤病史的人群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再次损伤肌腱。
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肌腱周围肌肉的伸展和力量训练,如手腕肌腱炎可进行手腕的伸展、弯曲及抓握训练等,但要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进行,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