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扁平疣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其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共用物品、集体场所密切接触)和间接接触(接触被污染物品);易患因素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微小破损或患皮肤疾病致屏障受损易感染)、免疫力低下(儿童青少年免疫系统未熟、免疫缺陷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感染)、激素水平变化(青春期激素变化、妊娠期激素显著变化易引发)。
一、HPV感染途径
1.直接接触:
皮肤直接接触是HPV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与扁平疣患者共同使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就有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有成员患有扁平疣,其他成员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皮肤的微小破损处就可能感染HPV,从而引发扁平疣。
对于儿童来说,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容易导致HPV的传播。比如,儿童之间互相搔抓皮肤后,病毒可能通过搔抓造成的皮肤破损处感染。
2.间接接触:
接触被HPV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池的坐椅、公共厕所的门把手等,也可能感染HPV。虽然这种感染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仍有感染的可能性。
二、易患因素
1.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当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时,如皮肤被擦伤、抓伤等,HPV更容易侵入皮肤细胞。例如,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皮肤可能会受到摩擦导致轻微破损,如果此时接触到HPV,就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患有某些皮肤疾病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也会更容易感染HPV引发扁平疣。比如特应性皮炎患者,其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对HPV的易感性增加。
2.免疫力低下: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更容易感染HPV引发扁平疣。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完善,成年人感染后自身免疫系统可能更易清除病毒,但如果免疫力持续低下,仍可能发病。例如,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的青少年,免疫力相对较低,患扁平疣的几率可能增加。
疾病因素: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对HPV的抵抗力极弱,更容易感染HPV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扁平疣可能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感染HPV的风险显著增加,容易患上扁平疣等由HPV引起的疾病。
3.激素水平变化:
青春期人群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影响皮肤细胞的代谢等,使得皮肤对HPV的易感性增加,从而更容易长扁平疣。例如,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阶段患扁平疣的概率相对较高。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免疫力也会有所波动,这可能导致原本潜伏在体内的HPV活跃,从而引发扁平疣。产后随着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患者的扁平疣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会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