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临床表现包括病程分期和不同人群特殊表现,病程分期有泻吐期(多数无发热腹痛,首发剧烈腹泻呈米泔水样,后出现喷射性呕吐)、脱水期(有不同程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致肌肉痉挛、低钾致乏力等)、恢复期(脱水纠正后症状渐消,部分有反应性发热);儿童患者病情发展较成人迅速,易早现精神萎靡等且易发生休克等并发症;老年患者多伴基础病,脱水易致心脑血管意外,电解质紊乱纠正难且恢复慢,治疗需谨慎调整补液等措施。
一、病程分期
1.泻吐期
腹泻:多数患者无发热及腹痛,首发症状常为剧烈腹泻,无里急后重感。粪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水样便,典型的如米泔水样便,无粪臭,每日排便数次至数十次,量多。儿童患者可能因腹泻导致脱水较快,需密切关注。对于婴幼儿,可能表现为频繁的水样便排出,易被家长忽视脱水情况,需仔细观察尿量、前囟等变化。
呕吐:一般发生在腹泻之后,多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继而呈水样或米泔水样,与腹泻物性质相似。
2.脱水期
脱水表现:由于大量泻吐,患者丢失大量体液和电解质,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轻度脱水表现为皮肤弹性稍差,眼窝轻度凹陷;中度脱水则皮肤弹性明显下降,眼窝明显凹陷,尿量减少;重度脱水者皮肤干皱,无弹性,眼窝深陷,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表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婴幼儿脱水的表现更需精细判断,如前囟、眼窝凹陷程度,皮肤弹性等,因为婴幼儿体液调节能力较弱,脱水发展迅速。
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钠血症,可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最为常见;低钾血症表现为全身乏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心律失常等;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等。不同年龄人群电解质紊乱的表现有所差异,例如儿童低钙血症时抽搐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结合儿童特点进行判断。
3.恢复期
脱水纠正后,多数患者症状逐渐消失,腹泻次数减少,甚至停止,呕吐停止,体力逐步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应性发热,一般体温在38-39℃左右,持续1-3天后自行消退。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患者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霍乱患者病情发展往往较成人更为迅速。除了常见的泻吐、脱水表现外,可能更早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情况。由于儿童的体液量相对较少,脱水症状出现快且严重,容易发生休克等并发症。例如,婴儿可能在腹泻后几小时内就出现明显的脱水体征,如眼窝深陷、囟门凹陷等,需要及时进行补液等救治措施。
2.老年患者
老年霍乱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病程中,脱水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灌注不足,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如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同时,老年患者的电解质紊乱纠正相对困难,且恢复较慢,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及基础疾病的变化,采取更为谨慎的治疗措施,补液速度和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快补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