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腹泻期、脱水虚脱期和反应恢复期。急性腹泻期有剧烈腹泻(初为黄稀便后变为米泔水样便)及脱水表现;脱水虚脱期有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反应恢复期有反应性发热、腹泻逐渐减轻。不同人群感染霍乱表现有差异,感染期间需注意相关情况及生活方式。
一、急性腹泻期
1.腹泻特点:多数患者起病急骤,首先出现剧烈腹泻,无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感。腹泻次数频繁,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水样便,典型的霍乱粪便呈“米泔水”样,无粪臭。成人一般每日腹泻十几次至数十次,严重者可出现失禁现象。这是因为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作用于肠道,使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霍乱弧菌感染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会导致肠道上皮细胞的离子转运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大量水样腹泻。
2.脱水表现:随着腹泻的持续,患者会迅速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患者皮肤弹性稍差,眼窝轻度凹陷;中度脱水时,皮肤弹性明显下降,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声音嘶哑,尿量减少;重度脱水时,患者出现皮肤干皱、无弹性,眼窝深陷,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如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尿量极少或无尿等。这是由于大量体液丢失,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和各组织器官的灌注。
二、脱水虚脱期
1.循环衰竭:由于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患者可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心音低钝,尿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无尿。此时患者的外周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若不及时纠正,可危及生命。例如,当体内大量钠、钾等电解质丢失时,会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节律异常和泵血功能下降。
2.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低钠血症可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最为常见;低钾血症可出现全身肌肉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心律失常等。这是因为腹泻导致大量电解质随粪便丢失,而机体未能及时补充,从而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
三、反应恢复期
1.反应性发热:脱水纠正后,部分患者可因循环改善,大量毒素被吸收而出现发热,体温可升至38-39℃,一般持续1-3天自行消退。这是机体对毒素吸收后的一种免疫反应。
2.腹泻逐渐减轻: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腹泻次数逐渐减少,大便性状逐渐恢复正常。肠道功能也逐步恢复,从水样便逐渐转变为正常粪便。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感染霍乱后临床表现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儿童的体液量相对较少,脱水更容易发生且进展迅速,需要更密切地观察脱水程度并及时进行补液治疗。女性在感染霍乱期间,要注意自身的电解质平衡恢复情况,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可能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有所不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霍乱后,基础疾病可能会因霍乱导致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而加重,需要在治疗霍乱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在生活方式方面,感染霍乱期间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补充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