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病是中医病名对应西医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涉及尿道炎、膀胱炎等,发病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相关,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及抗感染治疗,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可呈血色,也就是肉眼可见血尿,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除了上述尿路刺激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成年患者相对更能清晰表达自身的尿路不适等局部症状。
体征情况:在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下腹部膀胱区域有轻压痛,对于伴有肾盂肾炎的患者可能会有肾区叩击痛等体征表现。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计数升高,尿沉渣镜检可发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尿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病原菌生长以及病原菌的种类,从而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例如通过尿培养如果培养出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可支持血淋病(西医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
血液检查:对于病情较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的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能会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
影像学检查:一般在初步诊断后,对于反复发作或怀疑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会进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其他病变情况。例如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是否存在结石、积水等异常情况。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多饮水,增加尿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减轻尿路炎症,促进病原体的排出。不同年龄的患者饮水量需适当调整,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导致不适;成年患者一般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ml左右。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这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促进病情的好转。
抗感染治疗: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要注意,儿童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要尤其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应选择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抗生素品种。例如对于多数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的药物选择要严格遵循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
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尤其是女性要注意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的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儿童要注意便后清洗等;成年女性在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会阴部,减少病原菌感染的机会。
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因为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儿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成年人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降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