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呈球形、有包膜,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感染后有水痘和带状疱疹不同表现,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但部分可潜伏致复发,预防措施有接种疫苗、隔离传染源、加强个人卫生。
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基本定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是一种具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
其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150-200nm,核心为双股线性DNA,外有icosahedral对称的核衣壳,最外层是包膜,包膜上有糖蛋白刺突。
三、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水痘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产生带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例如,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若有水痘患者,很容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导致疾病传播。
2.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比如接触水痘患者用过的玩具、衣物等。
四、感染后的疾病表现
1.水痘
儿童:儿童感染后通常先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40℃左右,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头皮、面部或躯干受压部位,呈向心性分布,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疱液起初清亮,之后可变得混浊,周围有红晕,1-2天内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脱痂后一般不留瘢痕。
成人:成人感染水痘症状往往比儿童更严重,发热更高,皮疹更多,并发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2.带状疱疹
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皮疹一般沿神经走行呈单侧带状分布,好发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部位,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疼痛程度可较重,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仍可能遗留神经痛,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五、免疫特点
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部分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老年人、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病毒可被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儿童初次感染主要引起水痘,而成年人再次激活则表现为带状疱疹。
六、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是预防水痘和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对于儿童,可接种水痘疫苗,一般在12-18月龄接种第一剂,4-6岁接种第二剂;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等,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2.隔离传染源:对于水痘患者,应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为皮疹完全结痂为止,避免其与易感人群接触,尤其是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等易感人群。
3.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的物品,在水痘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