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症状分为急性期和重症期,急性期有突然发热、全身症状(头痛、肌肉骨关节痛、乏力)、皮疹、出血倾向;重症期有严重出血、休克、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如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症状等)
一、急性期症状
1.发热
通常突然起病,体温迅速升高,可在24-48小时内达到39-40℃或更高,部分患者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2-7天。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较大,且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高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高热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病情。
2.全身症状
头痛:头痛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全头痛或局部头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在儿童群体中,头痛可能会影响其精神状态和日常活动,因为儿童表达疼痛的方式相对有限,可能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表现。
肌肉痛、骨关节痛:肌肉疼痛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四肢肌肉等;骨关节痛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类似骨折样疼痛,疼痛较为剧烈,活动时疼痛加重。这种疼痛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较为明显,而对于婴幼儿,由于其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可能会表现为哭闹、拒动等。
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活动能力,儿童可能会比平时更易疲倦,活动量减少。
3.皮疹
一般在发热3-7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等。皮疹首先出现于四肢的躯干部位,然后逐渐向四肢近端蔓延,最后可累及面部。不同年龄患者的皮疹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皮疹可能更容易引起瘙痒等不适,需要注意避免患儿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4.出血倾向
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鼻衄等。在儿童中,牙龈出血可能会引起家长的担忧,而鼻衄时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基础疾病的患者,登革热引起的出血倾向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二、重症期症状
1.严重出血
包括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呼吸道出血(如咯血)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消化道出血可能会表现为呕吐物中带血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严重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休克等情况,尤其是对于有基础贫血的患者,影响更为显著。
2.休克
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等休克表现。儿童由于其血容量相对较少,休克发生时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是登革热重症的严重表现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危及患者生命。
3.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肝脏损伤: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登革热引起的肝脏损伤可能会加重原有肝病的病情,需要关注肝功能的变化。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要特别警惕,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相关的神经系统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