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如何诊断
附件炎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了解一般信息、询问症状)、体格检查(腹部检查、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CRP和ESR)、影像学检查(B超、MRI),并需关注特殊人群(育龄期、妊娠期、老年女性)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
1.一般信息了解:询问患者的年龄、月经史、性生活史等基本情况。不同年龄阶段附件炎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患附件炎;月经不调等月经史异常可能与附件炎存在关联;有不洁性生活史等情况会增加附件炎的发生风险。
2.症状询问: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下腹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如隐痛、胀痛等)、部位、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在月经期间、性交后等特定时间加重等情况。同时了解是否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出血、发热等症状。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进行腹部触诊,了解下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以及肌紧张等情况。附件炎患者通常在下腹部双侧或单侧有明显压痛,若病情较重出现腹膜炎时可伴有反跳痛和肌紧张。
2.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检查:观察外阴有无红肿、赘生物等,阴道黏膜情况、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等。
宫颈检查:查看宫颈有无举痛、摇摆痛,宫颈口有无异常分泌物排出等。
附件区检查: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附件情况,可触及附件区增厚、压痛,有时可触及炎性包块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若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有助于辅助判断附件炎的炎症程度。
2.阴道分泌物检查:进行分泌物涂片镜检及培养等,查找病原体,如是否有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细菌等感染,明确感染类型,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3.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RP升高和ESR加快常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可辅助判断附件炎的活动性及炎症程度。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经腹部B超:可了解子宫、附件的形态、大小及有无包块等情况,附件炎患者可能出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囊肿等表现。
经阴道B超:相对经腹部B超更清晰地观察盆腔内生殖器官情况,对附件炎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更准确发现附件区的炎性改变。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附件炎诊断有一定帮助,可更精确地显示盆腔内组织结构及病变范围,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多用于疑难病例的辅助诊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由于其生殖系统相对活跃,在诊断附件炎时需结合其月经、生育等情况综合判断,且要注意与异位妊娠等疾病相鉴别,因为育龄期女性出现下腹痛等症状时异位妊娠也是需要重点排除的情况。
2.妊娠期女性:诊断附件炎时要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尽量选择对胎儿辐射小的B超检查等,同时要充分权衡诊断检查对妊娠的影响以及附件炎本身对妊娠的可能危害。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附件炎相对较少见,但诊断时要注意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情况鉴别,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比如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炎症的表现及治疗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