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的典型临床表现分为泻吐期、脱水期和恢复期。泻吐期多数患者先出现无痛性剧烈腹泻,继而喷射性呕吐;脱水期因大量泻吐出现脱水表现及电解质紊乱;恢复期部分患者出现反应性发热,之后症状逐渐缓解。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期表现有差异,需分别关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特殊情况及相应处理。
一、泻吐期
1.腹泻:
多数患者无发热及腹痛,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腹泻,多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大便开始为泥浆样或水样,继而变为米泔水样,少数患者可有血性便。腹泻次数频繁,每日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量多,每次可达1000-3000ml。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频繁腹泻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更快,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胃肠功能及体液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腹泻可能导致更快的体液丢失,引起前囟、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
成人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腹泻表现虽有相似,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在补液等治疗上需更精准地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以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不良影响。
2.呕吐:
一般发生在腹泻之后,多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随后可为米泔水样。呕吐症状相对腹泻可能出现稍晚,但同样会导致体液丢失,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频繁呕吐可能影响其营养摄入,同时进一步加重脱水状况,需及时采取措施维持其水电解质平衡。
二、脱水期
1.脱水表现:
由于大量泻吐导致体液丢失,患者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患者皮肤弹性稍差,眼窝轻度凹陷;中度脱水时,皮肤弹性明显差,眼窝明显凹陷,口渴明显,尿量减少;重度脱水时,患者皮肤干皱无弹性,眼窝深陷,声音嘶哑,神志淡漠或不清,如出现循环衰竭,可表现为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脱水的耐受和表现有所不同,婴幼儿脱水时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囟门凹陷、啼哭无泪等情况。婴幼儿的体液量相对体重比例较高,脱水时更容易出现循环衰竭等严重情况,需要格外重视其脱水程度的评估和及时补液。
2.电解质紊乱: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低钠血症时患者可有肌肉痉挛、手足麻木、恶心、呕吐等表现;低钾血症时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心律失常等。对于儿童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其神经肌肉功能、心脏功能等,如低钾血症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呼吸肌无力等情况,严重影响其呼吸功能,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并及时纠正。
三、恢复期
1.反应性发热:
部分患者在脱水纠正后可出现发热,一般体温在38-39℃,持续1-3天可自行消退。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发热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需谨慎处理,优先考虑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的退热药物。
2.症状缓解:
随着补液等治疗,患者腹泻、呕吐症状逐渐缓解,脱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得到改善,一般情况逐渐好转。但在恢复期仍需注意患者的营养补充和身体恢复情况,尤其是儿童患者,需要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的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