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在症状表现上有局部疼痛(活动受累肌腱时加重,不同部位疼痛表现不同)、受累肌腱部位肿胀(如腱鞘炎手指掌侧肿胀有硬结等)、活动受限(如足底筋膜炎影响行走);病史及相关因素包括长期从事重复性用力肢体活动、运动方式不当强度过大或突然增加运动量、有肌腱部位既往损伤史易患;医学检查辅助判断有体格检查(如检查跟腱炎压痛等、肩部肌腱炎活动度等)和影像学检查(超声可显示肌腱形态结构等病变,MRI对肌腱炎诊断更敏感精确,可显示细微病变等)。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疼痛情况
肌腱炎常见的疼痛特点是局部疼痛,在活动受累肌腱时疼痛往往会加重。例如,网球运动员容易发生的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在拧毛巾、提重物等活动时,疼痛会明显加剧。不同部位的肌腱炎疼痛部位有所差异,跟腱炎主要是跟腱部位疼痛,行走、跑步等活动会使跟腱受力从而加重疼痛;肩袖肌腱炎则是肩部疼痛,上臂外展、上举等动作会引发疼痛。
(二)肿胀情况
受累肌腱部位可能出现肿胀,炎症刺激会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以腱鞘炎为例,像屈指肌腱腱鞘炎,手指掌侧会出现肿胀,可摸到硬结,手指屈伸时会有卡顿感,这是因为肌腱与腱鞘之间的炎症反应引起腱鞘增厚、狭窄,进而导致肿胀。
(三)活动受限情况
由于疼痛和炎症影响,患者会出现活动受限。比如足底筋膜炎(属于肌腱炎的一种),患者行走时会感觉足底疼痛,导致行走步态异常,不敢正常发力行走,严重时可能出现跛行,影响日常的行走活动。
二、病史及相关因素方面
(一)职业因素
长期从事重复性、用力的肢体活动的人群易患肌腱炎。例如,纺织工人长时间重复手部的抓握动作,容易引发手部肌腱炎;建筑工人长期从事搬举重物等活动,肩部、腰部等部位的肌腱炎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运动因素
运动爱好者如果运动方式不当、运动强度过大或突然增加运动量,也容易患上肌腱炎。比如,长跑爱好者如果没有逐渐增加跑步距离和强度,跟腱承受过大压力,就可能引发跟腱炎;羽毛球运动员频繁的挥拍动作,容易导致肩部肌腱炎。
(三)既往损伤史
有过肌腱部位既往损伤的人群,再次发生肌腱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曾经有过踝关节扭伤的患者,踝关节周围肌腱可能因损伤后修复不当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肌腱炎相关问题。
三、医学检查辅助判断方面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比如对于怀疑跟腱炎的患者,会检查跟腱部位的压痛、肿胀情况,还会进行跟腱紧张试验等,通过特定的动作引发疼痛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肌腱炎。对于肩部肌腱炎,会进行肩关节的活动度检查、压痛部位检查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肌腱的形态、结构以及周围组织情况,能发现肌腱是否有肿胀、增厚、撕裂等病变。例如,对于跟腱炎,超声可观察跟腱的厚度、内部回声等情况,判断跟腱炎症的严重程度。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于肌腱炎的诊断更为敏感,能更精确地显示肌腱的细微病变,如肌腱内是否有水肿、退变等情况。在诊断肩袖肌腱炎等复杂肌腱病变时,MRI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明确肌腱损伤的范围和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