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有初期、极期、缓解期和恢复期的症状表现,初期多数患者起病缓慢,体温阶梯上升伴非特异性表现;极期有持续性高热、消化系统等多系统症状及玫瑰疹、肝脾肿大等;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但仍有并发症可能;恢复期体温正常症状基本消失,部分可成带菌者,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不同特点。
一、初期症状
多数患者起病缓慢,体温呈阶梯样上升,可在5-7日内达39-40℃,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此时易被忽视,此阶段约持续1周左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体温波动不典型,而老年人可能全身症状相对隐匿但仍需密切关注。
二、极期症状
1.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热型常为稽留热,体温可维持在39-40℃左右,持续约2-3周,部分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情况热型有所改变,比如有并发症时可能热型不典型,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对不稳定,发热可能更易波动,而老年人体温升高幅度可能相对较缓。
2.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多数患者有便秘,少数可出现腹泻,这是因为伤寒杆菌感染肠道后,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儿童可能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这种肠道功能紊乱的耐受能力较差,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老年人则可能因胃肠蠕动功能本身减弱,便秘情况更突出。
3.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等,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这与伤寒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易被家长察觉异常,而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基础问题,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警惕病情较重。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即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加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重脉,还可能有血压偏低等表现,这是由于伤寒杆菌感染后影响了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心率本身相对较快,相对缓脉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老年人的心血管储备功能下降,循环系统症状可能对病情判断更具提示意义。
5.皮疹:约半数患者在病程7-14日出现玫瑰疹,多见于胸、腹部,数量较少,一般在10个左右,淡红色,压之褪色,分批出现,这是伤寒较具特征性的皮疹表现,儿童皮肤较嫩,玫瑰疹可能更易观察,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皮疹可能表现不典型。
6.肝脾肿大: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质软有压痛,部分患者有肝肿大,也可有压痛,这是因为伤寒杆菌感染后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儿童的肝脾相对更娇嫩,肿大可能更易通过触诊发现,老年人若本身有肝脾基础疾病,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缓解期症状
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开始减轻,如食欲逐渐恢复,腹胀逐渐缓解等,但此期仍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在缓解期都不能放松警惕,儿童可能在恢复过程中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老年人则需关注身体机能恢复情况及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四、恢复期症状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一般需1-3周完全康复,但部分患者可能成为带菌者,尤其是儿童感染后成为慢性带菌者的风险相对成人有一定特点,老年人带菌可能增加传播风险,需进一步观察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