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有急性期、黄疸期和恢复期症状。急性期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期有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黄疸消退。
一、急性期症状
1.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可能更易出现发热情况,且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相对更明显。这是因为甲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病毒在体内复制,消耗能量,同时机体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会出现,但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更易被忽视乏力表现,需家长仔细观察其日常活动情况。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食量明显减少。这与肝脏功能受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影响消化功能有关。儿童可能表现为平时喜爱的食物也不愿进食,而成人可能会自觉进食后腹部不适加重这种食欲减退的情况。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导致呕吐。病毒侵犯肝脏,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蠕动紊乱等,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儿童呕吐时需注意防止误吸等情况,因为儿童气道相对较窄,呕吐物容易堵塞气道。
腹痛、腹泻:有些患者会有腹痛,多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等,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软。这是因为肝脏病变影响了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肠道菌群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对于儿童,腹痛腹泻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关注并采取适当措施。
二、黄疸期症状
1.皮肤和巩膜黄染
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甲肝比较典型的表现之一。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导致颜色改变。儿童黄疸时,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的皮肤变黄,尤其是面部、颈部等部位,而新生儿出现黄疸时更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过高的胆红素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成人黄染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在黄疸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原理相同。
2.尿液变化
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经肾脏排泄时,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所致。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甲肝病情的一个辅助指标,儿童尿液颜色改变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成人也可通过自身观察尿液情况来了解病情进展。
三、恢复期症状
1.症状逐渐减轻
在经过适当治疗和机体自身修复后,之前出现的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等会逐渐减轻。例如乏力感会慢慢消失,食欲逐渐恢复正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也会缓解。儿童在恢复期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合理的休息和营养补充来促进完全康复;成人同样需要注意休息,让身体逐步回到正常状态。
2.黄疸消退
皮肤和巩膜的黄染会逐渐消退,尿液颜色也会恢复正常。这标志着肝脏功能在逐渐恢复,胆红素代谢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儿童,黄疸消退过程中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皮肤瘙痒等不适;成人也需关注黄疸消退后的身体状况,防止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