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症状因种类、人群等不同有差异,潜伏期部分人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乏力头痛等,典型发作有寒战期(突然寒战、面色苍白等)、高热期(体温骤升、面色潮红等)、大汗期(体温骤降、大量出汗),间歇期症状相对缓解但恶性疟可能不明显,脑型疟有剧烈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孕妇疟疾易致贫血等,慢性疟疾有贫血等慢性消耗性症状。
一、潜伏期相关症状
疟疾的潜伏期因疟原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间日疟和卵形疟潜伏期一般为13-15天,三日疟潜伏期平均为30天,恶性疟潜伏期通常为7-10天。部分患者在潜伏期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也有少数人会出现轻微乏力、头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二、典型发作症状
1.寒战期:多突然发病,首先出现明显寒战,可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剧烈,这是因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代谢产物等刺激机体,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外周血管收缩,产热增加而出现寒战。此时患者体温多在38℃以下,但有明显的怕冷感觉,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更多通过行为来体现不适。
2.高热期:寒战之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甚至更高,持续2-6小时。患者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头痛剧烈、全身酸痛、口渴等。此阶段是疟原虫大量增殖,红细胞破坏达到一定程度,大量毒素释放进入血液,引起机体发热反应。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高热可能导致惊厥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容易诱发惊厥。
3.大汗期:高热之后体温骤降,患者大量出汗,体温可在数小时内降至正常水平,持续1-2小时。此时患者感觉明显轻松,但会有虚弱感。这是因为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以恢复正常体温。
三、间歇期症状
在两次典型发作之间,患者一般会进入间歇期,此期间症状相对缓解,可能仅有轻微乏力等表现,但如果是恶性疟,间歇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或者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低热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比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间歇期可能感觉体力恢复更慢,需要更多时间来调养。而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疟疾患者,在间歇期也需要注意监测自身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因为发热、出汗等过程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四、脑型疟相关症状(恶性疟严重类型)
多见于恶性疟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群。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疟原虫侵犯脑部血管,导致脑缺氧、脑水肿等。儿童患脑型疟时,由于其脑部发育特点,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及时进行救治。
五、其他特殊类型症状
1.孕妇疟疾症状:孕妇感染疟疾后,除了有上述典型症状外,更容易出现贫血、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这是因为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疟疾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孕妇的疟疾诊断和治疗,以保障母婴健康。
2.慢性疟疾症状:多见于长期反复感染疟疾且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肝脾肿大、消瘦、乏力等慢性消耗性症状。长期的疟疾感染会导致机体持续处于消耗状态,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综合治疗来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