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严重程度需综合出血量、出血原因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判断,轻度胃出血症状轻、威胁小,严重胃出血可致休克危及生命;影响因素包括出血量(儿童血容量少、老年有基础病易加重病情)、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预后较好、胃癌预后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凶险)、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年轻耐受强但也需处理、有基础病者失血易加重病情);常见表现有呕血(咖啡色)、黑便(柏油样)及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出现相关表现应立即就医。
一、影响胃出血严重程度的因素
1.出血量:出血量是评估胃出血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就属于大量出血,发生休克的风险极高。例如,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若溃疡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导致较快的大量出血。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容量相对成人较少,少量的胃出血也可能较快引发严重的循环系统紊乱,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及时干预。
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即使出血量不是特别大,也更容易因为失血导致心脑血管灌注不足,加重基础疾病,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和严重。
2.出血原因:不同的病因导致的胃出血严重程度不同。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若能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较好,但如果溃疡反复发作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反复出血,逐步导致贫血等问题。例如,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经过规范的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大多可止血恢复。
胃癌引起的胃出血通常较为顽固,且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肿瘤的消耗等情况,预后相对较差。胃癌导致胃内血管受侵犯破裂出血,往往提示病情已处于较晚期阶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通常出血量较大,病情凶险,因为多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患者本身肝脏功能较差,止血后容易复发,再出血风险高。
3.患者基础健康状况:
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对失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在同等出血量下,可能比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症状相对较轻,但也需重视及时处理,避免出血量进一步增多。
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胃出血时可能因为失血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失血导致的缺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二、胃出血的常见表现及应对提示
1.呕血与黑便:呕血多为咖啡色样物质,这是血液经胃酸作用后的表现;黑便则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当出现这些表现时,无论出血量多少,都应立即就医。
儿童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及时送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需尽快明确出血原因并进行处理。
老年患者出现类似情况,除了及时就医外,家属应协助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脉搏、血压等变化,以便医生能更快了解病情。
2.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出血量较少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头晕、乏力,活动后加重。此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量进一步增多。但即使症状较轻,也不能忽视,需及时就诊排查胃出血原因。
对于女性患者,若在月经期间出现头晕、乏力等类似贫血表现,要注意区分是月经失血还是胃出血导致,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鉴别。
胃出血是否严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出血量、出血原因以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一旦出现胃出血相关表现,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