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男性有急慢性表现,女性有宫颈、尿道、盆腔等感染表现,儿童多为幼女外阴阴道炎,诊断有涂片、培养、核酸检测等方法,治疗需及时足量规则用药选敏感抗生素,预防要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新生儿预防及加强监测管理
一、定义与病原体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差,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
二、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是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成人淋病几乎都是通过性接触感染。感染率与性接触次数、性伴侣数量等有关。
2.母婴传播:患淋病的孕妇可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等。
三、临床表现
1.男性淋病
急性淋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早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随后出现尿道口红肿,有稀薄黏液流出,24小时后病情加重,分泌物变为黄色脓性,量多。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等。
慢性淋病:多由急性淋病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表现为尿道炎症状反复发作,尿道常有痒感,排尿时有灼热感或轻度刺痛,尿流细,排尿无力,晨起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
2.女性淋病
宫颈感染:宫颈是女性淋病的常见感染部位,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出现宫颈充血、水肿、触痛,有脓性分泌物等。
尿道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检查可见尿道口红肿、压痛,有脓性分泌物。
盆腔感染:若病情继续发展,可引起盆腔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出现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引起不孕或宫外孕。
3.儿童淋病:主要见于幼女,多因接触被淋球菌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盆等感染,表现为外阴阴道炎,出现外阴红肿、疼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局部有刺激症状等。
四、诊断方法
1.涂片检查:取尿道或宫颈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有诊断价值,但女性患者阳性率较低。
2.培养检查:是诊断淋病的重要方法,对症状不典型或涂片检查阴性的可疑患者,应进行淋球菌培养,可明确诊断,同时还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治疗。
3.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扩增试验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淋病的诊断,尤其适用于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的检测。
五、治疗原则
淋病的治疗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治疗时应根据当地淋球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等。
六、预防措施
1.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淋病的感染风险。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生殖器清洁,勤换内裤,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盆等物品。
3.新生儿预防:患淋病的孕妇应及时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硝酸银滴眼液或其他有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以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4.加强监测与管理:对淋病患者的性伴侣应进行检查和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淋病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