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常突然起病,1-2天内体温可升至39-40℃,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等特点;全身中毒症状,有全身肌肉骨骼酸痛剧烈、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皮疹,发热期3-7天出现,多为斑丘疹等,先躯干后蔓延;出血倾向,有皮肤散在出血点,重者可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较严重出血情况。
一、发热
特点:通常突然起病,发热速度较快,体温可在1-2天内升至39-40℃,且发热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更明显,而成人一般热度相对较为持续。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处于高温环境或活动量较大时,可能会影响对发热程度的自我感知,但疾病本身导致的发热是核心表现。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慢性发热相关疾病史,登革热引起的发热可能会与之相互影响,需要更密切监测。
意义:发热是登革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表现,通过发热启动机体的防御机制来对抗病毒。
二、全身中毒症状
肌肉、骨骼疼痛:患者常感到全身肌肉酸痛、骨骼疼痛,这种疼痛较为剧烈,可累及全身多处肌肉和骨骼,类似剧烈运动后全身酸痛但程度更重且难以缓解。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等情况。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在发病前有过度劳累等情况,可能会加重肌肉骨骼疼痛的主观感受。有肌肉骨骼疾病病史的患者,登革热引起的疼痛可能会诱发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需要特别关注。
头痛:头痛较为常见,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胀痛、跳痛等。不同年龄人群头痛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头痛性质,但会有烦躁不安等表现。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本身有偏头痛等病史,登革热相关头痛可能会与之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其他: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乏力表现为患者感觉身体虚弱,活动耐力明显下降;食欲减退则是进食量较平时减少。
三、皮疹
特点:发热期一般在病程3-7天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等。皮疹可先出现于躯干,然后逐渐蔓延至四肢、面部等部位。儿童皮疹出现时可能皮肤状态相对更敏感,需要注意与其他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鉴别。生活方式中,若患者接触过特殊过敏原等,可能会干扰对登革热皮疹的判断,但登革热皮疹有其自身的分布和形态特点。有皮肤疾病病史的患者,登革热皮疹可能会与原有皮肤疾病相互影响,需要综合判断。
意义:皮疹是登革热的典型表现之一,通过皮疹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辅助诊断登革热。
四、出血倾向
皮肤出血点: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散在的出血点,多见于四肢皮肤,按压不褪色。儿童皮肤相对较薄,出血点可能更易观察到,且由于儿童活动相对较多,可能会导致出血点分布范围变化。生活方式上,若患者有皮肤外伤史等,可能会影响对皮肤出血点病因的判断,但登革热引起的出血点有其自身的发生机制。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登革热导致的出血倾向可能会加重,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等。
其他出血表现: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等,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较严重的出血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呕吐物带血或黑便等,需要特别警惕,因为儿童消化系统相对脆弱,出血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和机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