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猫有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症状,前驱期有行为改变、轻度不适;兴奋期狂躁不安、恐水、流涎增多;麻痹期肌肉麻痹、呼吸循环衰竭,发现疑似症状需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一、前驱期症状
(一)行为改变
得了狂犬病的猫在前驱期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比如原本温顺的猫变得变得焦躁不安、易激惹,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变得敏感,可能会无故对人或其他动物发起攻击行为,或者出现躲避人群等异常表现。这是因为病毒开始影响猫的神经系统,导致其行为调控出现紊乱,不同性别、年龄的猫都可能出现此类行为改变,但幼猫可能因为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症状可能相对更难以察觉。
(二)轻度不适
猫可能会出现轻度的食欲减退,对原本喜爱的食物兴趣降低。同时可能伴有精神沉郁,活动量减少,比平时更爱趴在一处,不愿意进行正常的玩耍、跑动等活动。这是由于病毒在体内开始引发的全身性反应,影响了猫的整体生理状态,不同生活方式的猫,比如长期室内饲养和室外散养的猫,在前驱期的食欲减退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进食变化。
二、兴奋期症状
(一)狂躁不安
进入兴奋期后,猫会表现得极度狂躁不安,疯狂地奔跑、跳跃,可能会出现撞墙、乱抓乱咬等危险行为,攻击欲望强烈,无论对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可能毫无征兆地发起攻击。此时猫的神经系统受到病毒更严重的影响,导致其情绪和行为完全失控,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的猫中都可能出现,但成年猫可能因为体型较大,攻击时更具危险性。
(二)恐水症状
大部分得了狂犬病的猫会出现明显的恐水症状,当看到水或者接近水时,会表现出极度的恐惧,甚至听到水流声等与水相关的声音也会引发强烈反应。这是狂犬病病毒影响猫的吞咽肌等相关肌肉神经,导致其对水产生恐惧,不同性别猫在恐水症状表现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幼猫可能因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恐水症状出现时可能更容易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
(三)流涎增多
猫会出现大量流涎的情况,唾液不受控制地从口中流出,嘴巴可能一直处于张开状态。这是因为病毒影响了猫的唾液腺分泌以及相关神经调节,使得唾液分泌异常增多,各种生活方式的猫都可能出现流涎增多的情况,但长期室外活动的猫可能因为环境因素,流涎可能被风吹干等导致外观表现不同。
三、麻痹期症状
(一)肌肉麻痹
随着病情进展到麻痹期,猫会出现肌肉麻痹的症状,首先可能是下颌肌肉麻痹,导致流涎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且嘴巴闭合困难,然后逐渐发展到全身肌肉麻痹,表现为行走不稳、站立困难,甚至最终卧地不起,四肢瘫痪等。不同年龄的猫在肌肉麻痹出现的速度和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老年猫本身肌肉功能相对较弱,可能麻痹症状出现得更快更严重。
(二)呼吸循环衰竭
最后,猫会因为呼吸肌和循环系统相关肌肉麻痹,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同时循环系统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心率失常等情况,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无论性别、生活方式如何,一旦进入麻痹期,猫的预后都非常差,几乎难以存活。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猫出现上述疑似狂犬病的症状,由于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人畜共患病,必须高度重视,避免接触猫,并及时报告相关动物防疫部门等进行处理,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同时,对于饲养猫的人群,尤其是有儿童的家庭,要格外注意猫的健康状况,防止猫感染狂犬病后对家人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