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全身症状有发热(部分体温不升)、寒战、乏力纳差;局部有原发感染灶相应表现;器官功能损害涉及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老年人症状不明显易多器官衰竭,免疫低下者感染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且进展快。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表现,可表现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也有部分患者体温不升,尤其是老年、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人群,这与机体感染后炎症反应及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例如,研究发现败血症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发热症状,而免疫抑制患者发热表现可能不典型。
寒战:常与发热相伴出现,是由于细菌等病原体入侵机体,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而引起寒战。
乏力、纳差: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食欲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炎症介质释放影响了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
局部感染表现
原发感染灶:不同部位的感染会有相应局部表现,如皮肤软组织感染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严重时可形成脓肿;肺部感染时,患者可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异常呼吸音;泌尿系统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常可找到皮肤等部位的原发感染灶。
器官功能损害表现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这是因为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物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心脏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比如,败血症患者中约30%-50%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相关表现。
呼吸系统:可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炎症反应累及肺部,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研究显示,部分败血症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降低。
神经系统: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表现。这是由于感染毒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例如,儿童败血症时神经系统症状相对较突出,可能出现惊厥等表现。
消化系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与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
血液系统:部分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是因为感染激活了凝血系统,同时抗凝及纤溶系统也被激活,导致凝血-抗凝平衡失调。
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婴幼儿: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拒食、体温不升等情况,且病情进展较快,需要密切观察。这是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感染的反应不如成人典型。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后症状可能不明显,发热程度可能较低,局部感染表现也可能不突出,但器官功能衰退,一旦发生败血症,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相对较差。例如,老年败血症患者并发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的概率高于年轻患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表现不典型,发热可能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原发感染灶可能不明显,容易漏诊或误诊,病情进展迅速,需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