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通常可以长回去,其愈合过程包括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板形成塑形期,且受年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局部因素(骨折部位血液供应、损伤程度)、生活方式(吸烟、过度活动)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愈合情况有差异,需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促进良好愈合。
一、愈合的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后,骨折端及其周围会形成血肿,一般在伤后6-8小时内开始形成凝血块,骨折端附近的骨细胞因缺血而坏死。随后,血肿被机化形成肉芽组织,这一过程一般需要2-3周。此阶段年龄较小的儿童愈合相对较快,因为儿童的代谢较为旺盛;而老年人可能因代谢减缓,此阶段时间会延长。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炎症反应过程,从而影响血肿机化期的正常进展。
2.原始骨痂形成期:由骨内、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新骨,即膜内成骨。由软骨内成骨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形成连接骨折端的骨痂,一般需要4-8周。此时期不同性别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生活方式中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延缓原始骨痂形成期的进程;肥胖患者由于局部血运可能相对较差,也可能对骨痂形成有一定影响。
3.骨板形成塑形期:原始骨痂进行改造,成骨细胞增多,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端的坏死骨经爬行替代过程而复活,形成坚强的骨性连接,一般需要8-12周。儿童的骨板形成塑形期相对较快,因为儿童骨骼的可塑性强;老年人则需要更长时间,且可能最终的骨塑形不如年轻人理想;有基础病史如骨质疏松的患者,骨板形成塑形期会受到影响,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骨的质量下降,影响骨的正常改建和塑形。
二、影响愈合的因素
1.年龄:儿童的生长潜力大,骨折愈合速度通常比成人快。例如,儿童的撕脱性骨折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愈合过程,而成人尤其是老年人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2.健康状况
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部位的修复,因为高糖环境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延缓愈合进程;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的质量和骨代谢异常,也会使撕脱性骨折的愈合受到影响,骨痂形成可能减少,愈合时间延长。
营养状况: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骨折愈合至关重要,缺乏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影响骨的形成和修复。比如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从而影响骨折愈合;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骨痂的形成等。
3.局部因素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不同部位的撕脱性骨折,血液供应情况不同,血液供应丰富的部位愈合相对较快,血液供应差的部位愈合较慢。例如,某些手部或足部的撕脱性骨折,由于局部血液循环的特点,愈合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
损伤程度:撕脱性骨折如果同时伴有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因为软组织损伤会影响局部的血运和营养供应等,从而延缓愈合。
4.生活方式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不利于骨折愈合,所以撕脱性骨折患者应避免吸烟。
过度活动:骨折后过早或过度的活动会干扰骨折端的固定和愈合,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所以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避免过度活动。
总之,撕脱性骨折一般可以长回去,但愈合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个体的愈合情况会有所不同。在骨折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骨折的良好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