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红肿热痛、肿胀、功能障碍;全身有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贫血乏力等;不同年龄段症状有特点,婴幼儿哭闹不安等不典型,年长儿童局部表现较典型;有外伤史或基础疾病儿童症状有相应特点。
一、局部症状
1.红肿热痛:病变部位常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升高,有明显疼痛,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拒绝触碰病变部位等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局部组织,导致血管扩张、充血,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疼痛等反应。例如,长骨骨髓炎时,患肢局部红肿热痛较为常见,尤其是儿童骨骼周围软组织相对疏松,炎症更容易扩散,红肿等表现可能更明显。
2.肿胀:由于炎症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渗出等,病变部位可出现肿胀。随着病情发展,肿胀可能逐渐加重,影响肢体的活动。比如,小腿骨髓炎时,小腿部位可见肿胀,严重时可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和活动功能。
3.功能障碍:儿童患骨髓炎时,由于疼痛和局部病变,患肢的活动会受到限制。例如,下肢骨髓炎的儿童可能出现行走困难,不能正常负重;上肢骨髓炎可能导致手臂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的抓握等动作。这是因为炎症破坏了骨骼和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肢体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儿童骨髓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可出现高热。这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炎症刺激机体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一般来说,急性骨髓炎时发热较为明显,体温波动较大,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型。例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儿童,常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伴有寒战等表现。
2.全身不适: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由于感染引起机体代谢紊乱,毒素吸收等,影响儿童的整体状态。比如,患病儿童可能变得不爱玩耍,精神不振,进食量减少等。
3.其他全身表现: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表现。长期感染消耗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影响造血功能等,导致儿童出现贫血貌,面色苍白,活动后容易疲劳等。
三、不同年龄段儿童骨髓炎症状特点
1.婴幼儿: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疼痛等不适,多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活动患肢。局部症状可能不太典型,红肿等表现可能不如年长儿童明显,但可能会出现发热、拒食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疼痛的表达不明确,而且其免疫系统和局部组织的反应与年长儿童有所不同。例如,婴幼儿长骨骨髓炎时,可能仅表现为下肢不敢活动,发热等全身症状较突出。
2.年长儿童:年长儿童能够准确表达疼痛等感受,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相对较典型。全身症状相对婴幼儿可能稍轻,但如果病情较重,也会出现明显的发热、全身不适等情况。例如,学龄儿童患胫骨骨髓炎时,可清楚诉说小腿疼痛、肿胀,能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等。
四、特殊病史相关症状特点
1.有外伤史儿童:如果儿童有近期外伤史,然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要高度怀疑骨髓炎可能。因为外伤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损,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例如,儿童腿部有擦伤后出现骨髓炎,其局部症状可能在擦伤部位附近出现,且感染相关表现更符合骨髓炎特点。
2.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患有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患骨髓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且病情可能更严重,发展更迅速。因为基础疾病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使得炎症更容易扩散和加重。例如,免疫缺陷儿童患骨髓炎时,发热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局部病变范围可能更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