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如何治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从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产科处理及特殊人群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一般治疗包括适当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及密切监测,还有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常用熊去氧胆酸和S-腺苷蛋氨酸,需考虑个体差异;产科处理要根据妊娠周数等适时终止妊娠并选择分娩方式;高龄孕妇、有既往病史孕妇、合并其他疾病孕妇需分别进行更严格监测、更早监测及兼顾其他疾病管理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监测:患者需适当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同时密切监测胎心监护、胎动情况以及血清胆汁酸水平等。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史等,需更密切监测,因为此类孕妇病情复发及加重的风险相对更高,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孕妇在休息和监测的依从性上可能存在差异,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引导。
2.饮食调整: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均衡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或引起过敏等情况的食物,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或合并其他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等)的孕妇,需在营养科等多学科协作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因为不同病史及合并症的孕妇饮食要求不同,例如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等。
二、药物治疗
1.熊去氧胆酸: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稳定细胞膜、增加胆汁酸分泌等有关,能缓解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胆汁酸水平。但在使用时需考虑孕妇的个体差异,如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情况的孕妇需谨慎评估是否使用。
2.S-腺苷蛋氨酸:也可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能通过促进转甲基作用,增加膜磷脂的生物合成,改善肝内胆汁淤积。同样要根据孕妇的具体状况,如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选用及具体使用方案。
三、产科处理
1.适时终止妊娠:妊娠周数是决定终止妊娠时机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当孕周达37周及以上时,胎儿已基本成熟,可考虑终止妊娠;若孕周不足37周,但病情严重,如出现胎儿窘迫、胎盘功能明显减退等情况时,也需及时终止妊娠。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其胎儿成熟度及自身耐受手术等情况不同,例如高龄孕妇可能胎儿成熟度评估更需谨慎,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
2.分娩方式选择:通常根据孕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分娩方式,如无剖宫产指征,可尝试阴道分娩,但在分娩过程中需加强胎儿监护,因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胎儿可能存在缺氧等风险,要密切关注产程进展及胎儿状况,确保母婴安全。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时,胎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所以需更加严格地进行监测,包括更频繁的胎心监护、更密切的血清胆汁酸等指标检测,且在终止妊娠时机的把握上要更加谨慎周全,充分评估孕妇和胎儿的状况,以保障母婴健康。
2.有既往病史孕妇:对于既往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风险较高,孕期需更早开始监测,包括从早期妊娠开始就关注血清胆汁酸等相关指标,并且在整个孕期都要加强管理,密切观察有无瘙痒等症状复发及肝功能变化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合并其他疾病孕妇:若孕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同时,需兼顾其他疾病的管理,例如在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等方面要更加严格且精细,因为多种疾病并存时相互影响,需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