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康复锻炼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有静态活动和肌肉等长收缩;中期有渐进性关节活动度锻炼和助力下主动活动;后期有抗阻锻炼和精细动作锻炼,锻炼中要关注手指情况,需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周)
1.静态活动
术后1周内可进行手指的静态伸展与屈曲练习。在无明显疼痛的情况下,轻轻将患侧手指缓慢伸展至最大程度,保持5-10秒,然后缓慢屈曲,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此阶段主要是通过静态的关节活动来维持手指的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因为肌腱断裂后手指长时间固定容易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早期的静态活动有助于保持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都适用,可促进患指局部血液循环,为后续恢复创造条件。
2.肌肉等长收缩
进行手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收缩但不引起关节活动。比如患侧手指的握力练习,用力握紧拳头,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等长收缩练习可以在不增加关节过度负荷的情况下锻炼肌肉,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辅助进行轻柔的等长收缩引导,避免儿童用力不当影响恢复。
二、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6周)
1.渐进性关节活动度锻炼
逐渐增加手指关节的活动度。可以使用健侧手指辅助患侧手指进行缓慢的屈曲和伸展,每天逐步增大活动范围。例如,从患指能屈曲30°逐渐增加到能屈曲60°等。对于年轻、生活方式较活跃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快地恢复关节活动度,但要以不引起疼痛和肌腱再损伤为前提;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更缓慢、轻柔地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避免过度牵拉导致肌腱再次损伤。
2.助力下的主动活动
在康复治疗师的辅助或借助简单工具(如弹力带)进行助力下的主动活动。利用弹力带提供一定的阻力,让患侧手指进行主动的屈伸运动。比如用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手指握住另一端进行拉伸和屈曲动作。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助力下主动活动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避免因活动过度导致心率过快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阻力的弹力带,避免阻力过大影响手指正常发育。
三、后期康复锻炼(术后6周以上)
1.抗阻锻炼
进行抗阻的手指力量锻炼。可以使用专门的握力器等工具增加阻力,进行握力的抗阻练习,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等级。随着肌腱愈合情况的好转,逐步提高锻炼强度。对于男性患者,可能在力量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也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对于女性患者,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合理调整抗阻力度。同时,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的患者,抗阻锻炼要更加注重坚持和逐步推进,因为吸烟可能影响肌腱愈合和组织修复,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促进恢复。
2.精细动作锻炼
开展精细动作练习,如用患侧手指捡起小珠子、捏取细小物品等。这有助于恢复手指的精细功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恢复至关重要。对于有手部精细工作需求的患者,如钢琴演奏者、手工匠人等,精细动作锻炼更为关键,要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训练,逐步恢复手指的精细操作能力;对于老年患者,精细动作锻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精细活动,如穿针引线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整个锻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手指的感觉和疼痛情况,若出现明显疼痛加重、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同时,康复锻炼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的具体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