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与新冠感染区别
急性支气管炎与新冠感染在症状表现、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等,诱因多样,血常规等检查无特异性,依临床表现诊断;新冠感染症状多样、传染性强,核酸检测阳性可诊断,不同人群感染表现有特点。
一、症状表现方面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多为干咳,之后可伴有咳痰,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通常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表现,咳嗽症状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数周才逐渐缓解,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因不会咳痰而表现为咳嗽时喉部有痰响等情况。
新冠感染:症状多样,常见有发热(体温可高于38℃,部分人可出现高热)、干咳、乏力,部分人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表现有差异,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且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的症状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感染后可能胃肠道症状相对突出等。
二、流行病学方面
急性支气管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如冷空气、粉尘等),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高峰,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多散发,一般无明显的聚集性发病特点,除非是在特定的集体环境中因共同接触致病因素而发病。
新冠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有明显的传染性,传播力较强,人群普遍易感,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常呈聚集性发病,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在密闭场所等更容易发生传播。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急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计数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病毒相关检测可能有相应提示,但一般不进行特异性的病毒核酸检测来诊断,胸部X线或CT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等非特异性表现。
新冠感染: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胸部影像学早期可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四、诊断鉴别方面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结合病史中有相关诱发因素等进行诊断,一般通过排除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来确诊,如需与新冠感染鉴别时,主要依靠新冠病毒相关检测等。
新冠感染: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尤其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明确诊断,在诊断时需要与急性支气管炎等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相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来区分。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咳嗽可能影响睡眠等,需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等;儿童患新冠感染时,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等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呼吸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且儿童用药有诸多禁忌,需格外谨慎。
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支气管炎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老年人患新冠感染时,更易出现重症情况,如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感染后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等,需加强监测和护理,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等变化。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可能会导致基础疾病发作加重,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控制支气管炎症状;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新冠后,血糖等可能更难控制,需加强血糖监测等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