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慢性盆腔炎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了解症状表现,如出现下腹部疼痛、月经及白带异常、全身症状等情况需警惕;二是结合个人病史,既往有盆腔炎、妇科手术、不良性活动及性卫生、临近器官炎症蔓延史的女性更易患病;三是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常规、病原体检查等;四是关注特殊人群,年轻、孕期、绝经后女性以及有免疫系统疾病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的女性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断。
一、了解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表现
1.下腹部疼痛:慢性盆腔炎患者常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这些症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疼痛一般为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年轻女性可能会将其误认为是生理期的正常不适而忽略,有多次流产史或性生活频繁的女性更需警惕。
2.月经异常: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等情况。对于处于生育期的女性,如果原本规律的月经出现异常改变,要考虑慢性盆腔炎的可能。
3.白带异常:白带量增多,质地可能变得粘稠,颜色发黄,有时还会伴有异味。
4.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时,可能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二、结合个人病史判断
1.既往盆腔炎病史:如果曾经患过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病情迁延不愈,就容易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2.妇科手术史:如人工流产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这些手术可能导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从而引发慢性盆腔炎。有此类手术史且出现相关症状的女性要格外留意。
3.性活动及性卫生:性生活开始过早、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等,都容易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是高危人群。
4.临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腹膜炎等临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也可能导致慢性盆腔炎。有这些临近器官炎症病史的患者需要关注自身情况。
三、进行相关检查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发现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若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可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
2.超声检查:B超可以观察到盆腔内的情况,如是否有输卵管积水、盆腔积液、附件区包块等病变。对于诊断慢性盆腔炎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3.血常规:可以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是否升高,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有炎症存在。
4.病原体检查:通过对阴道、宫颈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查找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年轻女性:由于对妇科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容易忽视自身症状。在出现下腹部疼痛、月经异常等情况时,不要自行判断为正常生理现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就医检查。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
2.孕期女性:孕期女性如果怀疑有慢性盆腔炎,症状可能会与孕期的一些不适相混淆。在进行检查和诊断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萎缩,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可能发生慢性盆腔炎。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等症状,不要因为已经绝经就放松警惕,应及时就医。
4.有免疫系统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女性:这类女性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在出现疑似慢性盆腔炎的症状时,要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