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抓伤得狂犬病的几率受猫健康状况、抓伤严重程度、地区狂犬病流行情况影响,全球猫抓伤致狂犬病病例占比约15%,我国呈下降趋势,被抓后应立即用肥皂水等清洗伤口,及时接种疫苗,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特殊注意。
一、影响被猫抓伤后得狂犬病几率的因素
1.猫的健康状况
家养且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猫,其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极低。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在已进行规范疫苗接种的家养宠物猫中,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比例低于0.1%。而未接种疫苗的流浪猫或来自狂犬病流行地区的猫,携带病毒的风险显著升高。
若猫出现异常行为,如狂躁、流涎等,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极大,此时被其抓伤后得狂犬病的几率会大幅增加。
2.抓伤的严重程度
浅表的抓伤,皮肤破损较轻微,得狂犬病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抓伤导致皮肤出血,伤口较深,病毒更容易侵入人体,得狂犬病的几率会相应提高。有研究表明,皮肤有出血的抓伤,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比仅表皮破损的抓伤高3-5倍。
3.地区狂犬病流行情况
在狂犬病高发地区,被猫抓伤后得狂犬病的几率会高于狂犬病低发地区。例如,在一些狂犬病曾大范围流行的农村地区,被猫抓伤后感染狂犬病的概率较城市地区要高。世界狂犬病日相关资料显示,狂犬病流行地区人群被猫等动物抓伤后的感染风险比非流行地区高10倍左右。
二、全球及我国被猫抓伤后狂犬病发病情况统计
1.全球范围
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因动物抓伤感染狂犬病的病例中,由猫抓伤引起的占比较小,约为15%左右。但在狂犬病流行的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猫抓伤导致狂犬病的比例有所不同,在一些狂犬病高发的非洲国家,猫抓伤引发狂犬病的病例数占动物相关狂犬病病例的20%-30%。
2.我国情况
我国近年来通过加强宠物管理和疫苗接种,由猫抓伤导致狂犬病的病例数呈下降趋势。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在2010-2020年期间,我国因猫抓伤感染狂犬病的病例数占动物抓伤感染狂犬病总病例数的比例从之前的25%下降到10%左右。不过在一些宠物管理相对薄弱的地区,仍有一定数量的猫抓伤后感染狂犬病的病例发生。
三、被猫抓伤后的应对措施及降低感染风险
1.伤口处理
被猫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是因为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以破坏狂犬病病毒的包膜等结构,有效减少病毒数量。清洗伤口能显著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及时正确清洗伤口可使感染风险降低约50%-60%。
2.疫苗接种
即使是被看似健康的猫抓伤,也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来说,需要在受伤后的0、3、7、14、28天各接种一剂狂犬病疫苗。对于严重抓伤的情况,如伤口深、面积大或位于头面部等部位,除接种疫苗外,还可能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例如,头面部被猫抓伤的患者,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以在伤口局部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保护,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被猫抓伤后更应重视,因为儿童对狂犬病的易感性相对较高,且表达不适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处理儿童被猫抓伤时,要更加轻柔地进行伤口清洗等操作,同时要确保儿童按时完成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被猫抓伤后感染狂犬病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所以老年人被猫抓伤后应尽快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并且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被猫抓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更高,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这类人群被猫抓伤后,除了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外,可能需要加强免疫监测,必要时调整疫苗接种方案以确保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