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阴道炎是由多种非特异性病原体引发,因阴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瘙痒、灼热感等临床表现,通过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诊断,治疗需恢复菌群平衡等,预防要注意阴道卫生、穿着、合理用药等,妊娠期和老年女性患该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定义
非特异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炎症,是由多种非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症,并非由特定的单一病原体如霉菌、滴虫等所致,而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阴道炎症反应。
二、发病原因
1.阴道菌群失调:正常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如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它们维持着阴道的酸性环境和生态平衡。当一些因素导致阴道内有益菌减少,其他病菌大量繁殖时,就可能引发非特异性阴道炎。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乳酸杆菌生长,破坏阴道菌群平衡;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等也可能影响阴道菌群状态。
2.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过度清洗阴道,尤其是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洗剂,会破坏阴道的酸性环境,使阴道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另外,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导致阴道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病菌滋生繁殖。
3.其他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适合念珠菌等病菌生长,增加了患非特异性阴道炎的风险;一些全身性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也容易引发阴道的非特异性感染。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阴道分泌物异常: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质地可呈稀薄状,颜色可能为灰白色、黄绿色等,常伴有异味,一般为鱼腥味。
阴道瘙痒:阴道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瘙痒较为明显,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灼热感:阴道有灼热感,尤其是在性生活后或排尿时,灼热感可能会加重。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有轻度充血,有的患者阴道分泌物附着于阴道壁,但一般无明显的溃疡、赘生物等改变。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阴道黏膜的情况,了解阴道分泌物的外观等。
2.阴道分泌物检查
pH值测定:正常阴道pH值在3.8-4.4之间,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常升高,可大于4.5。
线索细胞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诊断非特异性阴道炎的重要依据之一,阳性提示可能患有非特异性阴道炎。
微生物学检查:通过检查阴道分泌物中是否有其他病原体感染,以排除特异性阴道炎,如霉菌、滴虫等感染。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阴道的正常菌群,消除炎症。一般通过使用阴道用的乳酸杆菌制剂来恢复阴道酸性环境和菌群平衡,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使用一些抗炎的局部药物等。
2.预防措施
保持阴道卫生:避免过度清洗阴道,选择合适的清洗用品,保持阴道的弱酸环境。日常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清洗时要注意从前向后清洗。
注意穿着: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着紧身化纤内裤,减少阴道局部温度和湿度,降低病菌滋生的可能性。
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阴道感染的风险。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注意双方外阴的清洁,避免多个性伴侣,减少阴道感染的诱因。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生理状态的变化,患非特异性阴道炎时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妊娠期女性患非特异性阴道炎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因为不当的治疗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同时,妊娠期女性要特别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清洗阴道等。而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非特异性阴道炎,这类人群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发现阴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