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或病原体持续感染等引起,育龄女性多见,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多样,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多种改变,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相关检测初步判断病变,无症状通常无需治,有症状需依病变治疗;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致,性活跃育龄女性易患,有明显症状,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等,实验室检查可明确病原体,主要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需避免性生活且性伴侣同查治
一、定义与病因差异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等,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宫颈损伤等为常见诱因,年龄上生育期女性相对多见,长期的炎症刺激使宫颈局部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常发生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多因不洁性生活、经期卫生不良等导致病原体侵入宫颈而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区别
慢性宫颈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偶有性交后出血,少数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在劳累、性交后加重,由于宫颈局部微环境改变,可能会影响受孕,对生育期女性的生殖健康有一定影响,年龄较大且有长期炎症刺激的患者需警惕宫颈病变可能。
急性宫颈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病情较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性活跃的育龄女性出现上述明显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急性宫颈炎。
三、妇科检查表现不同
慢性宫颈炎: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样改变、肥大、息肉、纳氏囊肿等,宫颈糜烂样改变可为单纯性、颗粒性或乳突性,肥大的宫颈表面可能光滑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糜烂和息肉,纳氏囊肿是宫颈腺管口被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的囊肿,表现为宫颈表面突出的青白色小囊泡。
急性宫颈炎: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宫颈管有脓性分泌物堵塞,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宫颈触痛明显。
四、实验室检查差异
慢性宫颈炎: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病原菌,但不如急性宫颈炎明显,宫颈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检查可用于筛查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可了解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对于有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患者,需通过TCT和HPV检测初步判断宫颈病变情况,不同年龄的女性TCT和HPV筛查频率有所不同,一般建议25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此项检查。
急性宫颈炎:实验室检查可见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增多,宫颈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若在中性粒细胞内见到革兰阴性双球菌,提示淋病奈瑟菌感染,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或核酸可明确是否存在沙眼衣原体感染,通过这些实验室检查能明确病原体类型,以便针对性治疗,性活跃女性出现急性宫颈炎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病原体检测。
五、治疗原则有别
慢性宫颈炎:无症状的慢性宫颈炎通常无需治疗,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需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相应治疗,如糜烂样改变伴有分泌物增多、乳头状增生或接触性出血,可给予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也可局部应用药物治疗,对于宫颈息肉需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切除息肉送病理检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宫颈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后随访频率和重点有所差异,中老年女性更要关注宫颈病变的排查。
急性宫颈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如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头孢菌素及头霉素类药物,沙眼衣原体感染选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性伴侣也需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性活跃女性在治疗急性宫颈炎时要遵循及时、足量、规范用药的原则,确保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