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症状多样,围生期感染婴儿症状相对较轻或隐匿,儿童及成人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多数为隐性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症状复杂且严重,不同人群感染表现因自身情况及生活方式等因素而异
一、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症状表现多样:部分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出生时可无明显症状,但也有相当比例会出现多种表现。可能有生长受限,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正常儿;黄疸较为常见,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这是因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影响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肝脏和脾脏增大,这是由于病毒在肝脾等组织中复制,引起炎性反应和组织细胞增生;少数患儿会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等,是因为巨细胞病毒损伤了骨髓的巨核细胞,影响了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神经系统也可能受累,出现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神经系统受累是因为病毒侵犯了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了神经发育和结构。在不同性别上,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儿童对感染的反应可能因机体免疫等因素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对于有相关病史的孕妇,其感染巨细胞病毒可能增加胎儿感染的风险,在生活方式上,孕妇若在孕期接触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高危环境等,也会影响胎儿情况。
二、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
1.症状相对较轻或隐匿:围生期感染的婴儿多数出生时外观正常,但部分可在生后数周出现症状。常见的有呼吸急促,这可能是因为病毒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等,是巨细胞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所致;也有部分婴儿可能仅有轻微的、不典型的症状,容易被忽视。不同性别婴儿在围生期感染后的症状表现无显著性别特异性差异。对于有分娩史且可能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产妇,其分娩方式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能与婴儿感染情况有关,有相关病史的产妇再次妊娠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三、儿童及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1.儿童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多数儿童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但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39℃左右,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表现,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了呼吸道黏膜;也可能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轻度腹泻等,是病毒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引起。在生活方式方面,儿童的活动范围、接触人群等会影响感染机会,不同性别儿童在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免疫等因素有所不同,有免疫缺陷等病史的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更重。
2.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成人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多数也是隐性感染。部分患者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如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发热程度可因个体差异不同,有的为低热,有的可达到中度发热;也可能有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在生活方式上,成人的社交活动、工作环境等因素会影响感染几率,男性和女性在感染后的症状表现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病史的成人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病情往往更为复杂和严重。
四、免疫缺陷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
1.症状复杂且严重:对于艾滋病患者等免疫缺陷人群,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在眼部可引起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严重时可致失明;在胃肠道可引起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这是因为病毒侵犯胃肠道黏膜,引起炎症、溃疡等病变;在肺部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同免疫缺陷状态的患者,其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性别因素在此类患者中对症状的影响相对不突出,但有不同基础病史的免疫缺陷患者,其感染后的病情进展和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在生活方式上,免疫缺陷患者的治疗和生活管理等需要特别关注,以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风险和减轻感染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