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性肌腱炎是肌腱内钙盐沉积引发的病变,好发于肩关节冈上肌肌腱等部位,发病与肌腱退变、局部血液循环异常等有关,有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方式,大多数患者经合适治疗预后较好,不同年龄人群预后有差异,治疗不及时或严重会影响预后致肩部功能长期受限。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肌腱病变,主要是肌腱内发生钙盐沉积而引起的疾病。好发于肩关节的冈上肌肌腱等部位,在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中均可能出现,有相关研究显示,体力劳动者等肩部活动较多人群相对更易罹患。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肌腱退变、局部血液循环异常等因素有关。肌腱在长期反复的微动损伤后,局部组织发生退变,使得钙盐代谢异常,钙盐逐渐沉积在肌腱内形成钙化灶。例如,长期过度使用肩部肌肉,导致肌腱反复微损伤,进而影响肌腱内的钙磷代谢平衡,促使钙盐沉积。
三、临床表现
1.疼痛:患者常出现肩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在活动肩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尤其在手臂外展、上举等动作时,疼痛较为明显。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较为敏感,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中青年人群如果肩部活动量较大,可能在早期疼痛不被重视,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明显。
2.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钙化灶对肌腱功能的影响,患者肩部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肩关节的外展、前屈等活动范围减小。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肩部运动较多的人群,活动受限可能会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如影响穿衣、梳头、提物等日常活动。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肩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比如检查肩关节的压痛部位、活动范围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钙化性肌腱炎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发现肌腱内的钙化灶,但对于早期较小的钙化灶可能显示不清晰。不同年龄人群的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成年人的X线检查相对容易发现较为明显的钙化灶。
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肌腱内钙化灶的位置、大小等情况,而且相对简便、无创。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超声检查是较为合适的检查方式,因为其对辐射无担忧。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肌腱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制动:让肩部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少对肌腱的进一步损伤。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休息的方式和时间需要合理安排,比如儿童患者需要家长帮助限制其肩部过度活动;老年人可能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不活动导致肌肉萎缩等问题。
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冲击波等治疗方法。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冲击波治疗对于钙化性肌腱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冲击波的能量促使钙化灶的吸收或分解。不同物理治疗方法对不同年龄人群的适用性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等情况,比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2.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切开清除钙化灶等手术方式。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是否适合。例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手术收益与风险比。
六、预后情况
大多数患者经过合适的治疗后预后较好,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肩部功能逐渐恢复。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影响预后,导致肩部功能长期受限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预后也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人群预后相对更理想,而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