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症状分急性期和重症表现,急性期常见发热(多突然高热,持续2-7天)、全身症状(头痛、肌肉骨关节痛、乏力)、皮疹(发病2-5天出现,部位有规律)、出血倾向(轻有瘀点瘀斑等,重有严重消化道等出血);重症登革热有严重出血、休克、肝脏损伤(转氨酶升高等)、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等)。
一、急性期常见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39℃-40℃以上,且发热多为持续性,部分患者可能会呈现稽留热或弛张热型。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登革热患者发热症状较为突出,体温升高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免疫应答反应的外在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体温上升往往较为迅速,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因素,体温波动相对更明显一些;而成年人相对体温上升速度可能稍缓,但一旦发热,体温也可快速达到较高水平。
发热一般持续2-7天左右。
2.全身症状
头痛:患者常诉头痛,头痛部位可遍及整个头部,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影响头部神经等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头痛感受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述相对不清晰,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而成人可较明确诉说头痛不适。
肌肉痛和骨关节痛:肌肉痛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的肌肉,如四肢肌肉等;骨关节痛则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尤其是四肢关节,疼痛较为剧烈,患者往往感觉关节仿佛被刺痛一般,活动时疼痛加剧。这种肌肉和骨关节疼痛与病毒在体内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肌肉、关节周围组织水肿、炎症介质释放等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长期运动等习惯,可能在登革热发病时,肌肉和骨关节痛会对其日常活动影响更为明显,因为其肌肉关节基础状态可能相对更活跃,炎症刺激下疼痛更显著。
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是轻度的活动也会让患者感觉疲惫不堪,这与病毒感染后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以及炎症状态影响机体正常功能有关。
3.皮疹
发病后2-5天左右可能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等。皮疹通常首先出现在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蔓延,一般不痒或仅有轻度瘙痒。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血管变化有关。不同性别患者皮疹表现差异不大,但在特殊人群中,如儿童患者,皮肤相对娇嫩,皮疹观察时需更细致,要注意与其他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4.出血倾向
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多见于四肢等部位;也可能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等情况;少数患者还可能有消化道出血、血尿等较严重的出血表现。出血倾向的发生与登革热病毒导致血小板减少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基础凝血功能异常病史的患者,在登革热发病时,出血倾向可能会更明显,需要密切监测凝血相关指标。
二、重症登革热可能出现的症状
1.严重出血
除了上述较轻的出血表现外,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泌尿系统出血导致大量血尿等。这是因为重症登革热时,机体凝血功能进一步紊乱,血小板严重减少,血管损伤加重,从而引发较严重的出血情况。
2.休克
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休克的发生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同时可能伴有心肌损伤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血容量相对较少,休克发生时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及时识别和干预。
3.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相关症状
肝脏损伤: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患者可能有右上腹不适等表现,这与病毒对肝脏的直接损伤以及机体免疫反应累及肝脏有关。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这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因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脑部缺血、缺氧等引起。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病情可能更易恶化,需要加强监测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