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症状和新型冠状病毒症状的区别是什么
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发热表现、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及其他特殊人群表现上有不同特点,流感多突发高热、呼吸道和全身症状明显,儿童流感胃肠道症状多见,老年及有基础疾病者流感易出并发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个体差异大、呼吸道症状多样、全身症状相对流感稍轻,儿童感染病情变化快,老年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更易重、并发症风险高。
一、发热表现
1.流感:多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部分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不规律,成人一般起病后体温迅速上升且较高。研究显示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发较明显高热。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也是常见症状,但体温高低个体差异较大,可为低热(体温37.3-38℃)、中度发热(38.1-39℃)或高热,部分患者起病时体温可不高,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者体温变化可能不典型,有的可能以低热为主要表现。这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在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强度及个体自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呼吸道症状
1.流感:呼吸道症状相对突出,起病后很快出现咳嗽,多为干咳,也可伴有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流感患者流涕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骨后不适等感觉。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呼吸道局部炎症反应,导致上述症状出现。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呼吸道症状多样,常见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部分患者以咽痛为首发症状,鼻塞、流涕相对流感而言不是最突出表现,有的患者可能一开始呼吸道症状较轻微,随着病情发展才逐渐明显。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其引发的呼吸道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及病毒载量等因素有所不同。
三、全身症状
1.流感: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常伴有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全身酸痛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以四肢肌肉较为常见,严重时影响患者活动,乏力感明显,头痛多为全头部胀痛等。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及乳酸堆积等,从而出现这些全身症状。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身症状也较常见,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全身表现存在,但相对流感可能程度稍轻,部分患者全身症状出现时间或表现程度与个体自身免疫状态、感染病毒的毒力等有关,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者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易被放大,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四、其他症状及特殊人群表现
1.儿童人群
流感:儿童流感患者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相对多见,婴幼儿还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拒食等。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流感病毒感染后对其胃肠道等系统影响相对更易体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胃肠道症状相对流感可能不占主导地位,但也有部分儿童会出现呕吐、腹泻等,且儿童感染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精神状态等,因为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未成熟,感染后可能出现病情进展迅速的情况。
2.老年人群
流感:老年流感患者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等,病情变化快,体温波动可能不典型,常伴有基础疾病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加重等情况。因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流感病毒感染后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更易发展为重症,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风险较高,且恢复时间长,基础疾病可能因感染而明显加重,需要更精心的监测和护理,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病毒的耐受及应对能力下降。
3.有基础疾病人群
流感:有基础疾病者感染流感后,基础疾病易恶化,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难以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因为流感引发的全身炎症及高热等会影响基础疾病的稳定状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相对更重,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如慢性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等,需要在感染期间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因为基础疾病会削弱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且病毒感染进一步影响基础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