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患肢、康复、饮食护理。伤口护理要观察情况、保持清洁干燥;患肢护理需体位抬高、观察血运感觉;康复护理早期做等长收缩,后期依愈合情况行关节和负重锻炼;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不良饮食习惯。
一、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术后需密切观察胫腓骨骨折部位伤口的敷料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若发现敷料渗血较多,颜色鲜红且量逐渐增多,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一般术后1-2天会进行首次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愈合状况,正常伤口周围皮肤无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若出现伤口周围皮肤红肿,伴有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提示可能存在伤口感染。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观察时间和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儿童新陈代谢快,但皮肤较为娇嫩,观察时要更加轻柔。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患者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沾水。如果是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会定期为患者进行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使用无菌棉球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在家中护理时,家属要协助患者做好伤口周围皮肤的保护,如使用防水敷料覆盖伤口后再进行淋浴等。对于肥胖患者,由于局部脂肪较多,汗液容易积聚,更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燥,防止因潮湿环境导致伤口感染风险增加。
二、患肢护理
1.体位护理:术后患肢需抬高,一般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可以在患肢下方垫软枕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柔韧性较好,体位摆放要注意舒适且不影响骨折部位的固定;老年人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体位摆放要避免过度牵拉患肢。术后早期患者可能需要保持平卧位,随着病情恢复可根据医生指导逐渐调整体位,但要始终注意维持患肢的正确位置,防止骨折端移位。
2.观察患肢血运和感觉:要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末梢循环情况以及患者的感觉。正常患肢皮肤颜色红润,温度与对侧肢体相近,末梢循环良好,患者能感觉到肢体的轻触觉、痛觉等。如果发现患肢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感觉麻木等,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神经损伤或血液循环障碍,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例如,糖尿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管神经病变,术后更要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和感觉情况,因为其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放松。例如,患者可以进行足背伸、跖屈的等长收缩运动,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患者进行等长收缩锻炼时要注意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较弱,锻炼时动作要轻柔,逐渐增加强度。
2.后期康复锻炼: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和负重锻炼。关节活动度锻炼包括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等运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负重锻炼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循序渐进,一般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先在不负重或部分负重的情况下进行行走训练等。对于运动员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康复锻炼要结合其职业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尽快恢复患肢功能,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四、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术后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有柑橘、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利于伤口愈合;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虾皮、豆制品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更高,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来支持骨折愈合和身体生长;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饮食要注意易消化,同时保证营养的充足供应。
2.避免不良饮食习惯: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导致炎症反应加重。同时,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血管收缩,不利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酒精会干扰骨骼的代谢和修复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