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需从多方面进行饮食调理,应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如辛辣、过冷过热食物;控制高盐食物摄取,因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合理选择进食时间与方式,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类、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一、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
1.辛辣食物: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其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例如,有研究对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经常食用辛辣食物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更长,胃黏膜修复速度更慢。
2.过冷过热食物:过冷的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会使胃血管收缩,影响胃的血液循环;过热的食物如滚烫的茶水、汤类等会直接烫伤胃黏膜。临床数据显示,约30%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是由于长期食用过冷或过热食物导致胃黏膜受损而发病的。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儿童由于胃肠道功能较弱,过冷过热食物对其胃黏膜的刺激更为明显,更容易引发消化不良等症状加重病情;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也需特别注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二、控制高盐食物摄取
1.高盐食物的危害: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性,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尽量将盐摄入量控制得更低。例如,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含盐量极高,长期食用会显著增加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风险。在生活方式方面,偏好重口味饮食的人群更应注意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控制盐摄入尤为重要,因为遗传因素结合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三、合理选择进食时间与方式
1.定时定量进食:定时定量进食有助于维持胃的正常消化节律,使胃酸分泌规律化,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研究发现,规律进食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相对较轻。例如,每天固定时间三餐,每餐食量适中,可让胃有规律地进行消化、排空等活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食时间和量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三餐定时定量,同时适量加餐以满足营养需求,但加餐也不宜过多过杂;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但要注意每餐的量不宜过少导致营养不足。
2.细嚼慢咽:细嚼慢咽能使食物充分磨碎,与唾液充分混合,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充分咀嚼后的食物更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机械性刺激。有研究对比了细嚼慢咽和快速进食的人群,发现细嚼慢咽的人群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关消化不良症状的几率更低。对于不同性别,女性可能在饮食节奏上相对更易快速进食,需特别提醒其注意细嚼慢咽;而男性如果有不良的进食习惯,也应引导其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方式。
四、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1.易消化食物:粥类(如小米粥、南瓜粥)、软面条等属于易消化食物,能为患者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小米粥富含色氨酸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安神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研究显示连续食用小米粥一段时间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指标有所改善。蔬菜中的南瓜,其富含的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适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食用。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胃肠蠕动相对较慢,更应多选择易消化的食物;而长期体力劳动者可能需要在易消化的基础上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可适当增加一些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食物如软嫩的鱼肉等。
2.营养丰富食物:应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修复胃黏膜的重要原料,可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来源。鸡蛋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每天1-2个鸡蛋能为患者补充必要的蛋白质;牛奶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对于此类患者可选择低乳糖或酸奶等替代品。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有助于保护胃黏膜,新鲜的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西兰花富含维生素E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天适量食用。在病史方面,有贫血病史的患者,更应注重摄入富含铁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同时保证维生素C的摄入以促进铁的吸收,如搭配橙子食用富含铁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