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可以检查出来吗

来源:民福康

狂犬病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观察等多种方式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确诊金标准、操作复杂等)、抗原检测(相对快速等)、核酸检测(高度敏感特异等)、抗体检测(发病后第3周出现抗体等);临床症状观察包括前驱期(低热等非特异症状及被咬部位异常感觉等)、兴奋期(高度兴奋、恐水等)、麻痹期(痉挛停止、迟缓性瘫痪等),实际临床诊断需综合多种手段明确是否感染狂犬病。

一、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取患者的唾液、脑脊液、泪液、脑组织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这是确诊狂犬病的“金标准”。例如,从发病早期患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狂犬病病毒,即可明确诊断。但病毒分离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标本采集难度和对检查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在标本采集时需要更多的安抚和配合。

生活方式:长期户外工作者接触狂犬病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更需要关注标本中病毒分离的情况。

病史:有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病史的患者,病毒分离的意义更为重大。

2.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中的狂犬病病毒抗原。这种方法相对快速,可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例如,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唾液中的抗原,若结果阳性,对狂犬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年龄因素:儿童的标本采集可能影响抗原检测的准确性,需要更谨慎操作以保证标本质量。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中接触动物频繁的人群,抗原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接触情况。

病史:明确的动物咬伤等病史能帮助更好地利用抗原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3.核酸检测: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病毒核酸来判断是否感染狂犬病病毒。例如,在患者的脑组织标本中进行核酸检测,能精准发现病毒核酸存在。

年龄因素:儿童的脑组织标本采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操作安全。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中与动物接触密切的人群,核酸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病史:有相关动物接触病史的患者,核酸检测可辅助明确是否感染狂犬病。

4.抗体检测:包括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血清中的狂犬病病毒抗体。一般在发病后第3周出现抗体,但早期可能为阴性。例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抗体,若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对诊断有帮助。

年龄因素:儿童的抗体产生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考虑儿童的免疫特点来解读抗体检测结果。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中暴露风险不同的人群,抗体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不同。

病史:有暴露史的患者,抗体检测可用于判断免疫状态和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二、临床症状观察

1.前驱期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类似感冒。部分患者在被咬部位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一时期容易被忽视,因为症状不典型。

年龄因素:儿童的前驱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异常表现,如是否有莫名的哭闹、对被咬部位的异常反应等。

生活方式:经常户外活动的儿童或成人,前驱期症状出现时更应警惕狂犬病可能。

病史:有明确动物咬伤病史的患者,前驱期症状出现时需高度怀疑狂犬病。

2.兴奋期表现:患者逐渐进入兴奋状态,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表现为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患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仅提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

年龄因素:儿童在兴奋期可能因表达不清而出现更多难以安抚的表现,如剧烈哭闹、对水等刺激的异常反应等。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中接触动物情况复杂的人群,兴奋期表现出现时需迅速识别。

病史:有动物咬伤病史且出现兴奋期表现的患者,基本可临床诊断狂犬病。

3.麻痹期表现: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可迅速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时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需要密切监测。

年龄因素:儿童在麻痹期的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需精细监测,因为儿童的生理储备相对较弱。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中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麻痹期的预后可能更差,需要特别关注。

病史:有严重动物咬伤病史且进入麻痹期的患者,预后通常极差。

总之,狂犬病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明确是否感染狂犬病。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入侵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后难以有效治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狂犬病疫苗的注射部位是哪里?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狂犬病疫苗有肌内注射和皮内注射两种方法,我国人用的人狂犬病疫苗一般采用肌内注射。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暴露前预防或暴露后处置,狂犬病疫苗一般接种于上臂三角肌肌肉内注射。对于两岁以下幼童可选择大腿外侧上1/3处肌内注射。由于臀部脂肪组织丰富,狂犬病疫苗不容易吸收,免疫效果差,应该防止臀部注射。如果咬伤比较严
狂犬病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是会在人和人之间传染的,狂犬病毒携带者在发病时可以经过分泌物、组织或者血液将自身病毒传染给他人。狂犬病是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疾病,主要是猫、犬等食肉动物咬伤人类时,口水分泌物中的狂犬病毒,会经过人类伤口入侵人体。狂犬病现阶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人类被感染后,一旦发病,死亡率100%。不过人类被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能治愈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狂犬病是不能治愈的。狂犬病指的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过咬伤进行传播,此外可以经过各种伤口和抓伤造成病毒的入侵,人群普遍易感。感染以后可以表现出特征性的恐水、恐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造成
狂犬病潜伏期,人与人之间会传染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在狂犬病潜伏期,理论上讲人和人之间有传染的可能性;即便是被狂犬病病人咬伤抓伤,或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到现阶段为止也没有人传染人的案例。因此推测狂犬病潜伏期应当是不会传染的。
狂犬病疫苗是抗原还是抗体?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狂犬疫苗是一种由人类细胞或鼠细胞提取的具有减毒作用的病毒,它属于抗原类,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所以,您所咨询的这个问题,对您本身而言,并没有多大意义。动物咬伤后需及时接种疫苗,以避免感染。
狂犬病狗咬人后会不会死?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被狂犬病狗咬了之后人是会死的。当被咬伤后,不做任何处理任其发展,狂犬病病毒就会经过伤口感染,并开始繁殖蔓延,损伤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可达百分之百,因此要及时规范的注射狂犬病疫苗。
被狗咬了一定会感染狂犬病吗?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被狗咬了不一定会感染狂犬病。被狗咬了是否会感染狂犬病,主要和狗是否感染狂犬病毒、咬伤部位的深浅、病人修复能力等因素有关;如果狗感染狂犬病毒,且病人被咬伤的部位较深,病人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则被感染几率较大。
狂犬病有救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狂犬病是没有办法救的。如果人感染狂犬病,没有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死亡率很高。如果人被病犬咬伤或者感染狂犬病以后,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表现出发病症状比如怕风、咽喉肌痉挛、全身进行性瘫痪等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发病到死亡一般需要一周左右。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狂犬病早期的症状表现为会有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乏力、不安、恶心以及牙关紧闭,张口困难,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的瘫痪,恐水等表现。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可以危及生命。狂犬病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感染上病死率极高,因此在于预防,被猫狗咬伤、抓伤后需要及时的注射狂犬疫苗来进行预防。
狂犬病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正常狂犬病患者在潜伏期是不会传染的。因为人类的唾液中不携带狂犬病毒,且在人和人之间不会相互传染,而正常的家狗唾液中大部分都携带病毒,它咬伤人体后就具有传染性。因此没有必要特别担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益身体健康。如果怀疑在狂犬病的潜伏期,建议尽早进行狂犬疫苗注射,可以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病毒高温能杀死吗
李侗曾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三甲
狂犬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病毒相同,都不能耐受高温。一般加热两分钟,且到100℃以上,病毒会被完全杀死,如果是56℃加热20分钟以上,病毒也会被完全杀死。狂犬病毒实际通常不需要加热杀灭,一旦到自然环境中,因为是通过动物唾液排到自然环境中,当唾液干燥以后,病毒不耐受干燥,也会失去传染性。所以,狂犬病毒,在自然环境非常脆弱,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
狂犬病疫苗有效期是多久
李侗曾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三甲
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期一般可以维持两年以上,99.9%的人可以维持一年以上。但是因为人群比较复杂,狂犬病也比较特殊,其是一种病死率几乎100%的疾病,所以对预防强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以后,超过半年再暴露,还是需要加强两针,以进一步预防狂犬病。如果是接种全程狂犬病疫苗半年内再发生暴露,不需要再次接种,因为半年内体内的抗体肯定可
狂犬病暴露的分级
徐艳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狂犬病暴露一般根据感染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Ⅰ级暴露、Ⅱ级暴露、Ⅲ级暴露。狂犬病暴露主要包括被确定诊断狂犬病、疑似狂犬病、感染狂犬病毒宿主动物咬伤、抓伤或是舔舐了损伤黏膜、开放性伤口接触了狂犬病毒感染宿主动物体液。由于暴露程度不同,在后续临床处置过程中,也是区别对待。
人得狂犬病的几率大吗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人被狗咬伤后,得狂犬病的几率较大,没有被狗等动物咬伤后,得狂犬病的几率较小。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狗的唾液中,有时在猫、狼等动物体内也可存在。人被疯狗等动物咬伤后,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正确处理,并及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得狂犬病的几率便会大幅度降低。
狂犬病人咬了会怎样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被狂犬病人咬了以后有可能会感染上狂犬病毒,理论上狂犬病人的唾液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的狂犬病毒,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如果万一被狂犬病人咬了以后,也应该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以上,再应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进行注射,会防止发生狂犬病。
没有狂犬病的狗咬了会得狂犬病吗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没有狂犬病的狗咬伤以后,有时仍可发生狂犬病。一般从外观上很难判断狗是否携带狂犬病毒。据有关报道,外观健康的狗带狂犬病毒的几率平均为15%左右。因此没有狂犬病的狗咬伤,有时仍可发生狂犬病。但发生狂犬病的狗咬人以后,一般会在十天内发生死亡。因此在被狗咬伤以后,应立即进行局部伤口处理,并及时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防止发生狂犬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