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有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与大汗及其他伴随症状如贫血、肝脾肿大、胃肠道症状;不同人群疟疾症状有特点,儿童易现严重、不典型及高热惊厥等,孕妇可致胎儿不良影响且治疗需谨慎,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现严重并发症且诊治复杂;疟疾需与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鉴别,可通过血涂片找疟原虫等进行区分。
一、疟疾的典型症状
(一)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与大汗
1.寒战期:多突然发病,患者先有明显的寒战,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这是因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疟色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作为致热原,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寒战。不同类型的疟疾寒战发作周期有所不同,间日疟和卵形疟常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每隔两日发作一次,恶性疟发热无明显规律。
2.高热期:寒战之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甚至更高,患者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此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继续发育繁殖,大量消耗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成分,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发热反应。
3.大汗期:高热之后体温骤降,患者大汗淋漓,体温可迅速恢复正常或稍低于正常水平。随着大量汗液的排出,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所缓解,但会感到乏力。这是因为红细胞破裂后释放的物质被逐渐清除,体温调节中枢恢复正常,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降温。
(二)其他伴随症状
1.贫血:疟疾患者由于红细胞被疟原虫破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长期慢性疟疾患者贫血症状可能较为明显,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这是因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寄生繁殖,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同时骨髓造血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2.肝脾肿大:急性期患者多有肝脾肿大,以脾肿大较为常见。脾脏可因充血、单核-巨噬细胞增生而逐渐肿大,质地变软。慢性患者脾肿大更为明显,质地变硬。这是由于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3.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可能与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累及胃肠道有关。
二、不同人群疟疾症状的特点
(一)儿童患者
1.儿童感染疟疾后症状往往较为严重,寒战、高热等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出现高热惊厥。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体温变化的耐受性较差。此外,儿童可能还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表现,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
2.婴幼儿感染疟疾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肝脾肿大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而且病情进展较快,需要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二)孕妇患者
1.孕妇感染疟疾后,除了自身出现寒战、高热、贫血、肝脾肿大等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体重儿等。这是因为疟疾感染会引起孕妇全身的炎症反应,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的传输,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孕妇在治疗疟疾时需要特别谨慎,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因为某些抗疟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健康,所以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治疗。
(三)老年人患者
1.老年人感染疟疾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降低。
2.老年人在感染疟疾后,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需要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包括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疟疾症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与败血症的鉴别
1.败血症也可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但败血症患者多有原发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而疟疾患者血涂片可找到疟原虫,这是两者的重要鉴别点。此外,败血症患者的中毒症状往往更为严重,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等表现,而疟疾患者的中毒症状相对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等。
(二)与伤寒的鉴别
1.伤寒患者也有发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等表现,但伤寒患者的发热多为稽留热,白细胞计数减少,肥达反应阳性。而疟疾患者血涂片可找到疟原虫,发热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这有助于与伤寒进行鉴别。此外,伤寒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如腹胀、便秘或腹泻等,与疟疾的症状有所不同。
(三)与钩端螺旋体病的鉴别
1.钩端螺旋体病患者也可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尤其是腓肠肌疼痛较为明显,而且有接触疫水史。但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异常,血清学检查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而疟疾患者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可明确诊断,这是与钩端螺旋体病鉴别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