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是起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等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多样,细胞增殖活跃、具侵袭性易转移;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两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治疗原则和预后上有差异,子宫肉瘤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明显、预后差,需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子宫肌瘤有月经改变等表现、预后好,治疗视情况而定。
一、定义与病理性质
1.子宫肉瘤:是一组起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子宫间质、子宫内组织或肌瘤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多样,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等,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容易发生转移。
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主要是子宫肌层内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结节或团块,一般生长较为缓慢,极少发生恶变。
二、临床表现差异
1.子宫肉瘤:
阴道不规则流血:常见症状,出血量可多可少,患者年龄多在生育期或围绝经期后,且病史中可能短期内肌瘤迅速增大。例如,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绝经后女性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
腹部包块:腹部可触及质硬、不规则的包块,若肉瘤生长迅速,包块增长明显。
腹痛:当肉瘤发生坏死、感染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出现腹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等感染表现。
压迫症状:若肿瘤较大,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便秘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育龄期女性可能因肌瘤压迫影响生育,出现不孕或流产等情况;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则更多表现为上述局部压迫及全身症状。
2.子宫肌瘤:
月经改变:多数患者有月经改变,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多见于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例如,浆膜下肌瘤月经改变多不明显。
腹部包块: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大肌瘤常可于腹部触及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触及。
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脓性白带,若有溃疡、坏死、出血时,可有血性或脓血性、有恶臭的阴道流液。
压迫症状:与子宫肉瘤类似,但相对较轻,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但程度多不如子宫肉瘤严重。不同年龄的子宫肌瘤患者,生育期女性可能更关注对生育的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则更关注肌瘤是否会恶变等情况。
三、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鉴别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子宫肉瘤:超声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或宫腔内不均质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可伴有周围组织浸润等表现。
子宫肌瘤: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内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周围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血流信号多不丰富或呈环状分布。
磁共振成像(MRI):
子宫肉瘤: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表现为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强化不均匀。
子宫肌瘤:MRI表现为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上根据肌瘤内部成分不同表现为低、等或高信号,典型的子宫肌瘤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低信号的假包膜,增强扫描时肌瘤多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病理学检查:
子宫肉瘤: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常见坏死等恶性特征。不同类型的子宫肉瘤在病理形态上有各自特点,如子宫平滑肌肉瘤可见平滑肌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异常增生等。
子宫肌瘤: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细胞形态较一致,核分裂象少见,无明显异型性等良性特征。
四、治疗原则不同
1.子宫肉瘤: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若有转移还需行转移灶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需谨慎评估,因为子宫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一般不建议保留生育功能。
2.子宫肌瘤:
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类型、大小等综合考虑。
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的肌瘤,特别是近绝经年龄的女性,因为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需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观察肌瘤的变化情况。
药物治疗:可选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适用于缩小肌瘤体积以利于妊娠、术前缩小肌瘤体积等情况,但停药后肌瘤多可复发。
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肌瘤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经腹、经腹腔镜或经宫腔镜进行;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肌瘤较大或症状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五、预后不同
1.子宫肉瘤:预后相对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手术是否彻底、是否规范接受辅助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对预后稍好,而高级别子宫肉瘤预后较差。
2.子宫肌瘤: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复发率相对较低,恶变率极低(约0.4%-0.8%),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恢复较好,对生存时间影响较小。